
(1).謂頭腦簡單,糊塗。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六:“ 李白 見 永王 璘 反,便從臾之,詩人沒頭腦至於如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這句‘做官方許’的説話,是句沒頭腦的話,做官是期不得的。”
(2).猶言沒有頭緒。《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自己便輕輕兒的把這樁不相幹沒頭腦的事兒一肩擔了起來。”
“沒頭腦”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和用法:
形容思維簡單或缺乏理智
指人做事不經思考、輕率魯莽,帶有貶義色彩。例如:“他總是沒頭腦地做決定,不考慮後果”。
表示邏輯混亂或沒有頭緒
可用于描述事情缺乏條理或邏輯性,如“這句話是句沒頭腦的話”(出自《初刻拍案驚奇》)。
詞源與演變
最早見于宋代文獻《鶴林玉露》,用于批評文人行事糊塗(如“李白見永王璘反,便從臾之”)。明清小說中進一步發展為日常口語,如《紅樓夢》中“沒頭腦的事”指無端任務。
現代用法
既可作形容詞(如“這人真沒頭腦”),也可作成語使用,強調行為缺乏邏輯性。
類型 | 示例 | 來源 |
---|---|---|
日常對話 | “别沒頭腦地亂跑!”(提醒他人謹慎) | |
文學描述 | “投資者像行屍走肉一般沒頭腦”(諷刺盲目行為) |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文學作品進一步了解語境差異。
沒頭腦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缺乏思考能力或決策能力,行動沒有條理或目的性。
沒頭腦的部首是又,拆分成木(4畫)+ 正(4畫),總共8畫。
沒頭腦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小說《西遊記》中。是描述仙童小白龍形象的一句話:“怪不得老豬說你是個沒頭腦的混賬玩意兒!”
繁體字為沒頭腦。
在古時候,沒頭腦的漢字寫作“沒有頭腦”。
他做事總是沒頭腦,毫無計劃和條理。
沒有頭緒、失去頭緒、一頭霧水、目标明确、有頭有尾
迷失、困惑、糊塗、不明就裡
有頭有腦、理智、明智、有條有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