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狼突豕竄的意思、狼突豕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狼突豕竄的解釋

見“ 狼奔豕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狼突豕竄(láng tū shǐ cuàn)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或動物倉皇逃竄時的狼狽混亂之态,如同受驚的狼和豬一樣橫沖直撞、四處奔逃。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出處

  1. 核心含義

    比喻驚慌失措、狼狽逃竄的樣子,強調行為失去章法且混亂無序。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典故溯源

    該成語化用自《後漢書·劉陶傳》中“今果狼突豕竄”的記載,原指叛軍潰敗後如野獸般逃散。

    來源:《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2009年)


二、字義拆解


三、比喻義與用法

  1. 適用場景

    多用于描寫戰敗軍隊、潰散匪徒或受驚群體的混亂逃亡,含強烈貶義。

    例:敵軍遭伏擊後狼突豕竄,潰不成軍。

  2. 近義對比

    • 抱頭鼠竄:側重偷偷逃跑的猥瑣姿态;
    • 狼突豕竄:強調公開性、盲目性的狂奔亂逃。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四、權威文獻佐證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2003年)指出:

該成語在明清小說中高頻出現(如《水浒傳》),固化了對“失控逃竄”的具象化表達,反映漢語以動物行為隱喻人事的修辭傳統。


五、現代使用建議

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叙述,需注意其貶義色彩,避免用于中性描述。

來源:《現代漢語應用規範詞典》(語文出版社,2019年)

網絡擴展解釋

“狼突豕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áng tū shǐ cuàn,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核心解釋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結構


延伸學習

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保衛團八旗不付能長惑孱踈螭陛敕授出名撣殘但歌單衾登台拜将颠蕩吊當藩國風船蜂識莺猜負媿附親光赫浩淼猾逆忽焉救乏愧疚困亨兩面麟趾流絢馬郎房美手迷迷糊糊内方佞谄噼哩啪啦平春歉褊千斤閘清茂窮裡驅愁皵皲三賦三元白法擅美升險試鋪帥厲説到曹操,曹操就到樹援四愁松實梭子蟹擿埴索塗未成一篑畏慎文策侮翫相規獻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