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庖鼎的意思、庖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庖鼎的解釋

《韓非子·難言》:“上古有 湯 ,至聖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聖,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執鼎俎,為庖宰,昵近習親,而 湯 乃僅知其賢而用之。”因以“庖鼎”喻賢臣。《宋書·前廢帝紀》:“每結夢庖鼎,瞻言闆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庖鼎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庖"與"鼎"二字構成。從構詞法分析,"庖"本義指廚房,《說文解字》釋為"廚也",引申指掌管膳食的官職;"鼎"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器,既是祭祀禮器,也是重要的炊具,《周禮·天官》載"亨人掌共鼎镬",可見其與烹饪活動的密切關聯。

在具體語境中,"庖鼎"可作雙重解讀:其一指代庖廚中實際使用的炊具,如《呂氏春秋·本味》記載伊尹"負鼎俎,以滋味說湯",雖未直書"庖鼎",但鼎作為核心炊具已體現其烹饪功能;其二蘊含政治隱喻,如《漢書·郦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将治國比作調鼎,此時"庖鼎"暗含治國理政的象征意義。

該詞在古文獻中的使用具有時代特征,多見于先秦至兩漢時期的政論性文本,常與"調鼎""鹽梅"等詞形成互文,共同構建以烹饪喻治國的修辭體系。唐代以降,隨着青銅器退出日常使用,"庖鼎"一詞的實用指向逐漸弱化,更多保留在典故化表達中。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庖鼎”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賢臣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來源

“庖鼎”出自《韓非子·難言》的記載。商朝初年,賢臣伊尹為了向商湯進谏治國之道,曾以廚師身份攜帶鼎俎(烹饪器具)接近商湯,通過烹饪之理隱喻治國方略。曆經多次勸說後,商湯最終重用伊尹。因此,“庖鼎”被引申為賢臣的象征,特指那些以智慧輔佐君主的人才。

核心含義

文獻用例

延伸理解

這一典故也體現了古代中國“以小事喻大道”的勸谏智慧,與“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思想有相通之處。

别人正在浏覽...

唪唪徧謝逼照布燮朝骖橙色刍尼慈忍底座東西二府怼險訛以傳訛告讦龁齧後服歡場黃頭小兒火燼活落虎瘦雄心在檢謹井邑田赆禮幾深即早蹻騰沮核卡諾口號狂醒朗伉瀾汗爛柯山兩刃利穎亂溺亂子謾訑綿笃滅茬命路乾老子蜻蜓舟泅水起總詩逋授孑耍處私诃國搜斥孫遁曭漭銅硯拖扯拓地錢文庠蝦米笑戮攜帶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