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l and whine] 哭哭啼啼的樣子(含厭惡意)
她動不動就哭天抹淚
哭哭啼啼貌。《紅樓夢》第三二回:“前日不知為什麼攆出去,在家裡哭天抺淚的。”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六:“大地主的話,可别信了。他這會子裝孫子,哭天抺淚,在早,他們整得咱們窮人眼淚流成河。”
“哭天抹淚”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ū tiān mǒ lèi,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人極度悲傷或痛苦時的狀态,表現為哭喊、流淚不止,甚至用手擦拭眼淚,帶有情緒失控的意味。字面可拆解為“哭天”(向天哭喊)和“抹淚”(擦拭眼淚),兩者結合強化了哭泣的激烈程度。
出處與用法
使用場景與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紅樓夢》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哭天抹淚》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傷心或悲痛到極點的狀态。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詳細介紹。
《哭天抹淚》意為大聲哭泣,深感悲痛或悲傷,形容心情異常痛苦。
《哭天抹淚》的拆分結果為“口、天、手、氵、淚”,其中“口”為頭部部首,天為第二部首,氵為水部首。
《哭天抹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故事《孟母三遷》中,孟母三次搬家,每次為了給兒子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次搬到靠近學校,兒子卻常常遲到,于是孟母為了讓兒子更加拼命學習,便抽去了晚上兒子睡覺的席子。第二次搬家,孟母為了讓兒子白天拼命學習就剝去了他吃飯的飯碗。第三次搬家,房子周圍隻有黑山,孟母為了讓兒子沒有看别的東西分心,抹去了他眼淚,讓他強忍悲痛,集中注意力。
《哭天抹淚》的繁體字為「哭天抹淚」。
《哭天抹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泣天抹淚」。
他失去摯愛的妻子後,整夜都在哭天抹淚。
哭笑不得、哭訴、哭喪、哭喊等。
痛哭流涕、潸然淚下、泣不成聲。
笑逐顔開、喜從天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