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人體中的元氣和津液。《後漢書·蔡邕傳》:“和液暢兮神氣寧,情志泊兮心亭亭。” 李賢 注:“和液謂和氣靈液也。”
(2).平緩的水。 宋 李長民 《廣汴都賦》:“障洪 河 之濁流,導溫 洛 之和液。”
“和液”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不同層面的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指兩種不相容的液體混合後無法分離,常比喻兩種對立事物或觀點難以調和。
例句:如“和液”可形容學術争論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無法達成共識。
來源:
基本解釋:指人體内的元氣與津液,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物質。
文獻依據:
基本解釋:指平緩流動的水,如河流或溪水。
例句:宋代李長民《廣汴都賦》中“導溫洛之和液”即形容平緩的洛水。
來源:、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背景信息。
「和液」是一個漢語詞彙,含義為「融洽的液體」或「和緩的液态物質」。
根據《康熙字典》,「和液」的部首是「水」,拆分後為「禾」和「水」兩個部分,總計共計11畫。
「和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漢語中,「和」表示融洽、和諧,「液」表示液體、流動。兩者組合在一起,表示液體的狀态和性質和諧、融洽。
「和液」在繁體字中依然保留着相同的字形,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和液」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例如,「液」在金文中寫作「烨」,在六朝隸書中寫作「楽」,在楷書中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液」字形。
1. 他手中的化學試劑是一種淡黃色的和液。
2. 這種藥物的和液是清澈透明的。
組詞:和液化、和液體、和液态等。
近義詞:溶液、合液。
反義詞:固體、凝固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