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鐵礦是一種常見的硫化物礦物,化學成分為二硫化鐵(FeS₂),晶體結構多呈立方體或八面體,表面常具金屬光澤,顔色為淺黃銅色,條痕綠黑色。其名稱源于顔色特征,“黃”指礦物外觀,“鐵”表明主要成分含鐵,“礦”則屬于地質學分類術語。
在礦物學中,黃鐵礦别稱“愚人金”,因其外觀與自然金相似,但硬度和密度較低,可通過條痕測試區分。它主要形成于熱液礦床、沉積岩及變質岩中,是硫元素的重要載體礦物。工業上,黃鐵礦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冶煉鐵或制備氧化鐵顔料。
需注意的是,黃鐵礦易與黃銅礦混淆。兩者可通過晶形和顔色差異辨别:黃鐵礦晶體棱角分明且顔色更淺,而黃銅礦多呈不規則粒狀并帶有更明顯的金黃色調。
參考來源:
黃鐵礦是一種重要的硫化物礦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成分 化學式為$text{FeS}_2$(二硫化亞鐵),理論含鐵46.55%、硫53.45%。常含钴、鎳、銅、金、硒等微量元素,在提取硫時可綜合回收。
2. 别稱與特征 因淺黃銅色和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黃金,故稱“愚人金”。其條痕為綠黑色,硬度6-6.5,密度4.9-5.2 g/cm³,斷口呈參差狀。
3. 成因與分布
• 内生成因:常見于熱液礦床
• 外生成因:以結核狀存在于沉積岩或煤層中
• 最大産地:西班牙裡奧廷托,儲量超10億噸
4. 工業應用 主要作為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非煉鐵礦石。在半導體材料領域也有應用,因其具熱電性和導電性。
5. 其他特性 晶體結構為立方晶系(NaCl型),同成分的正交晶系變體稱為白鐵礦。在氧化帶易分解為褐鐵礦,形成标志性“鐵帽”。
以上信息綜合了礦物學特征、工業價值及地質分布,更多細節可參考相關地質學文獻或礦物數據庫。
白越半更崩薨不兩立猜情倡國扯扯拽拽承序陳痾酬抗杵棒單程黨仇厎石二周幹止咯痰供置夠本顧步歸旨還京樂恒德橫渡紅棗回舲渾渾魂洲火齊湯胡威絹加工廠蹇之匪躬蹇縱挾恃進禍俊能開張镴焊蠻族滅夷末如之何攀交偏敬迫恐瓊池齊色欺嘴驅令三首國山奧山隴石家莊釋事俗阜銅爨圖紙尾欠文職相濡相呴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