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問;審問。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除四節外,非時進奉,一切并停;如有違越,仰禦史臺察訪聞奏。今若不許報臺,不許勘問,即是許進奉而廢德音也。”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王樂仙得道》:“固知子栖心之久,更俟與子勘問之也。” 元 無名氏 《留鞋記》第四折:“有琴童來告狀,叫屈聲寃。我老夫秉公道當堂勘問。”《水浒傳》第十八回:“知縣把一幹拿到的鄰居,當廳勘問。”
“勘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查問、審問,通常指對案情或事實的詳細調查和詢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有琴童來告狀,叫屈聲寃。我老夫秉公道當堂勘問。”(元雜劇《留鞋記》)
“商鞅不由一陣怒火上沖,就想立即将李醯交廷尉府勘問。”(的造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滬江詞典)和(查字典造句)等來源。
勘問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力勹,總共有10筆。它的含義是審查和詢問。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勘問的寫法略有不同,它在古代的寫法是寅䒃虍虀屮。而在繁體字中,勘問則是以虍乾為部首。
下面是一些使用勘問這個詞的例句:
1. 警察正在勘問目擊者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2. 在法庭上,律師對被告進行了嚴厲的勘問。
勘問這個詞的近義詞是“審問”和“詢問”。例如:
警方将對目擊者進行審問以确定事件的真相。
這個詞的反義詞是“回答”。例如:
律師的勘問使得被告不得不回答他的問題。
一些使用了勘問的其他詞語組合有:
1. 勘察:指對某個地區或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和調查。
2. 勘定:指對某一事物或情況進行精确計算和确定。
3. 勘測:指對地物、地貌等進行詳細測量、勘查和調查。
總結:勘問是一個含義為審查和詢問的詞語,拆分部首為力勹,總共有10筆。其繁體寫法以虍乾為部首。勘問的反義詞是“回答”,近義詞有“審問”和“詢問”。一些與勘問相關的詞語組合有勘察、勘定、勘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