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棂的意思、靜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棂的解釋

壇靜(道家奉經修事之處)的窗櫺。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四:“ 臨海 人書與道士 鄒堯雲 ,其人 彭公 在此不? 堯 得而插靜櫺,故人得見之。” 清 黃生 《義府·冥通記》:“靜櫺,即前所雲壇靖之靖;櫺,窻櫺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靜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靜棂”指道家修行場所(壇靜)的窗棂。其中“靜”指道家奉經修事的清淨之地,“棂”即窗格,合稱表示道家修行處的窗戶。

  2. 字義拆分

    • 靜:本義為安靜、清靜,引申為道家修行環境的靜谧特質;
    • 棂:傳統建築中窗戶上的木格,象征與外界分隔的屏障,契合道家追求超脫的意境。
  3.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陶弘景的《冥通記》,清代黃生《義府》進一步解釋:“靜櫺,即前所雲壇靖之靖;櫺,窻櫺也。”。

  4. 發音與用法

    • 拼音:jìng líng,注音:ㄐㄧㄥˋ ㄌㄧㄥˊ;
    • 多用于描述道家或宗教場所的靜谧空間,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

“靜棂”是兼具建築特征與道家文化内涵的古典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靜棂

靜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靜(jìng)和棂(líng)。

靜的部首是青,總筆畫數為8。靜的本義為安靜、甯靜。在語境中可以表示靜止的狀态,也可以指内心的安甯和平靜。

棂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12。棂的本義為房梁的上橫木。可以引申為寬闊、開放的意象。

靜棂這個詞源于《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靜車之所以能動者,躁車之所以不能動者,何也?水客故也。”這句話表達了甯靜心境的重要性。在後來的演變中,靜棂逐漸成為形容内心安甯、舒適的詞語。

靜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靜棂」。

古時漢字寫法中,靜棂的寫法略有變化,靜的古字形為「靜」,聖字旁在左側。棂的古字形為「櫺」,木字旁在左側,丁字旁在右側。

以下是一些關于靜棂的例句:

1. 我喜歡這個房間,它充滿了靜棂的氛圍。

2. 在這個喧嚣的城市中,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靜棂是一種幸福。

組詞:靜心、靜谧、靜默、棂星。

近義詞:甯靜、安甯。

反義詞:喧嚣、繁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