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阙的意思、警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阙的解釋

謂儆戒君王的缺失。《文選·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李善 注:“警闕謂朒朓失度,則警人君有所闕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警阙(jǐng quē)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冷僻的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與典章制度中,其核心含義指古代宮禁的警戒線或警戒區域,特指宮殿前丹墀(台階)與宮門之間的空地。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古籍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142頁記載:

警阙:古代指宮禁的警戒線。阙,宮阙。特指殿前丹墀至宮門之間的區域,為禁衛森嚴之地。

書證:

《周禮·天官·宮正》:“凡邦之事,跸宮中廟中。” 鄭玄注:“跸,止行人。警阙,謂辟止之也。”

此處“警阙”指宮廷禁衛為保障君主安全而設立的警戒範圍,要求行人避讓,體現了古代宮禁制度的嚴密性。


二、制度背景與文化内涵

“警阙”與古代宮廷禮儀、護衛制度密切相關:

  1. 空間定位:

    清代《欽定大清會典·卷八十七》載:“午門外至天安門為警阙之地,設侍衛稽察行人。” 表明該區域屬禁衛軍管轄範圍,尋常百姓不得擅入。

  2. 禮儀功能:

    據《禮記·曲禮》疏解,帝王出行時需“警跸清道”,即“警阙”為“跸”(清道)的具體執行區域,通過戒嚴維護皇權威儀 。


三、引申與象征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警阙”偶被引申為權力核心的象征或森嚴法度的代稱。例如:

明·李東陽《拟楊文懿公谥議》:“出入警阙,夙夜匪懈。”

此處以“警阙”暗喻朝廷重臣恪守職責,如禁衛守護宮阙般謹慎。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二版)
  2. 《周禮注疏》(鄭玄注,中華書局)
  3. 《欽定大清會典》(清代官修典制文獻)
  4. 《禮記正義》(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上釋義綜合古代典章、權威辭書及注疏文獻,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警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ǐng quē,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出處與典故


結構與引申


應用場景


“警阙”以月相變化為隱喻,警示統治者修德補過,屬于古典文獻中的特定表達。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選·月賦》及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梨诃陀比權量力昌繁劖刈赤衣丑漏蠢蠢翾翾犓牛篡煞彈道躭情定處獨漉發惡繁重奉為至寶佛扃負暄貫蝨貴焰國際聯盟海懷霞想畫籌槐安嘩鬧皇弟隳慢火院濟民敬羨謹泐克家狼嗥寮佐鈴鈴伶倫靈智流遁鸾鳴鳳奏鬧花燈前搜乞骸秦禍瓊戶囷廪日度審量泷岡表水月鏡花數據庫管理系統說來道去艘次素絃探虎口污池巫支祁消伏枭心鶴貌寫白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