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羁役的意思、羁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羁役的解釋

亦作“羇役”。羁旅行役。 晉 陶潛 《雜詩》之九:“遙遙從羇役,一心處兩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羁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古代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羁”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指馬籠頭(絡馬頭的器具),引申為束縛、牽制、拘束之意。如《說文解字》:“羁,馬絡頭也。”
    • 在古文中常表示寄居在外、漂泊的狀态,如“羁旅”“羁泊”。
  2. “役”的本義與引申

    • 本義指戍邊、勞役(《說文解字》:“役,戍邊也”),後泛指差役、服役、驅使。
    • 引申為事務、職責,如“職役”“徭役”。
  3. “羁役”的合成詞義

    • 結合二者,“羁役”指因公務或職責而漂泊在外、身不由己的狀态,強調被職務束縛、奔波勞碌的處境。
    • 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義:“謂因公務而羁留外鄉。”

二、文獻例證與用法

  1. 古代典籍用例

    • 《後漢書·馮衍傳》載:“衍少事名賢,經曆顯位……然羁役于時。” 此處指馮衍雖居高位,卻受時勢牽制,不得自由。
    • 晉代潘嶽《在懷縣作》詩:“驅役宰兩邑,政績竟無施。自我違京辇,四載迄于斯。羁役懷溫凊,誰為慰寒饑?” 詩人感歎因公務羁留他鄉,無法照顧父母(“溫凊”指冬溫夏凊的孝道)。
  2. 情感色彩

    • 該詞常含無奈、困頓的意味,多用于文人表達仕途奔波、思鄉懷親之情。如唐代詩人孟浩然亦有“羁役”之歎,反映宦遊漂泊的孤寂。

三、現代語義關聯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羁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讀音:jī yì(現代漢語中“役”通常讀yì,部分資料标注為jī yè,可能存在誤讀)
構成:由“羁”(束縛)和“役”(勞役)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受束縛的勞役”。
現代引申義:形容人受困于某種約束或環境,無法自由行動或發展。常用于描述工作、生活中的限制狀态,例如職場中因制度或人際關系導緻才能無法施展的情況。

二、古代文學中的含義

原義:指“羁旅行役”,即長期漂泊在外從事公務或勞役。這一用法在晉代陶淵明的《雜詩》之九中體現:“遙遙從羇役,一心處兩端”,表達了奔波勞碌與思鄉的矛盾心境。

三、使用場景

  1. 現代語境:多用于比喻個人在環境或制度下的被動狀态,如“他被瑣碎的行政工作所羁役”。
  2. 古典語境:常見于詩詞,描述遊子、官員的漂泊之苦,如陶淵明的詩句。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陶淵明《雜詩》或相關古典文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備水邊幾賓順布什菜單讒谄剿襲嗔妒逞才傳禅傳節楚囊之情戳禍畜牲當不過風馳電擊赗助海丞汗席喊冤環抱輝煌金碧檢遏濟良所經穴即興激抮刻寫斂丐利賴理妝龍銮雒書僇死霾土煤煙子謀聽計行女寵偶發鳑頭片晌前仆後繼前陣青羊宮啓祯區有榮利少白頭射服神衿守杜梳空私話貪祿挑碼頭土霸王韋娘為詐無述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