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呵問的意思、呵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呵問的解釋

責問;盤究。《周禮·地官·比長》“若無授無節則唯圜土内之” 漢 鄭玄 注:“鄉中無授,出鄉無節,過所則呵問,繫之圜土,考辟之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一:“﹝ 孫策 ﹞便使收 吉 ,至,呵問之曰:‘天旱不雨,道路艱澀,不時得過……今當相除。’” 宋 文天祥 《出巷難》詩序:“予變服色,隨 杜 出,諸巷皆不呵問。”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柳》:“家中諸務,經理維勤;即偶惰,母亦不呵問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呵問"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嚴厲地責問、大聲诘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詞義解析

  1. 本義:嚴厲責問

    • "呵"字本義指大聲斥責、怒喝(《說文解字》:"呵,大言而怒也")。
    • "問"在此處指質問、诘問。
    • 兩字結合,"呵問"強調以嚴厲、高聲的方式質問對方,帶有明顯的責備、不滿或威懾意味。例如:"面對嫌疑人的狡辯,法官厲聲呵問其作案細節。"
  2. 語境與用法

    • 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強勢一方對弱勢一方的質問場景。
    • 常見于書面語、曆史叙述或文學作品中,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 常與"厲聲"、"大聲"等副詞連用,強化其嚴厲的語氣和态度。

二、 古籍例證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可見:

三、 語素分析與近義詞

"呵問"指以嚴厲、高聲的方式責問或诘問他人,帶有明顯的威懾、責備意味。它是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或特定語境(如司法、曆史叙述),用以描述帶有權威性或強烈不滿情緒的質問行為。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呵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責問、盤究,指帶有嚴厲态度的追問或審查。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違反規則者的質問或追究責任。

  2.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 《周禮·地官·比長》記載:“過所則呵問”,指對無通行憑證者進行盤查。
    • 晉代《搜神記》中,孫策因天旱不雨而“呵問”術士于吉,體現上位者對下屬的問責。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嚴肅場合,如古代官吏執法、上級對下屬的問責,或對違規行為的調查。例如:“海關呵問旅客攜帶違禁品”。

  4. 與“詢問”的區别
    不同于普通詢問,“呵問”帶有明顯的威懾性或壓迫性,如《聊齋志異》中母親對子女的管教“偶惰亦不呵問”,反襯出常态下的嚴厲态度。

  5.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盤诘、責難、诘問
    • 反義詞:慰詢、安撫、寬宥

“呵問”主要用于表達帶有權威性的嚴厲追問,現代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曆史文本或特定語境下的問責場景。需注意與輕松、友好的“問候”類詞彙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安培計百鍊鉛擺槊八通镖客毖甯赤寰侈缋醇醪打垮貂裘換酒跌誤篼籠斷織之誡杜崔睹物思人耳目官鵝鴨凡囚繁憂法友風鎬告麻更新貴孽涵沈回文錦虎吏矯舉驕妄系繩拷貝枯糜岚煙龍摅魯聖梅君山鳴艚懦響千峰萬壑喬公道切勵人心渙散三人成市虎贍賜傷蹶膻芗神閒氣定首身霜利書方書硯隨常圖館王子危逼烏犍無尚向遣銷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