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賜給財物,撫恤其家屬。《宋書·武帝紀下》:“從征 關 洛 ,殞身戰場,幽沒不反者,贍賜其家。”
“贍賜”是一個由“贍”和“賜”組成的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贍賜(拼音:shàn cì)指君主、長輩或上級向家人、下屬或陣亡者家屬賜予財物以供養或撫恤的行為。例如《宋書·武帝紀下》記載:“從征關洛,殞身戰場,幽沒不反者,贍賜其家”,即對犧牲将士家屬發放撫恤金。
贍(shàn)
賜(cì)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宋書》或《晉書》相關章節。
《贍賜》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由長輩或有能力的人給予物質或精神上的支持、贊助或幫助。這種賜予通常是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使其得到照顧和關懷。
《贍賜》這個詞的部首是贊(贊字的部首是貝),它的筆畫數是12。
《贍賜》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系辭》中。最初的意思指國君賜予百姓物質上的生活資助。
《贍賜》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贍賜」。
在古代,贍賜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用兩個字來表示。古代一般沒有規定繁簡體字的寫法,所以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1. 他的父母常常贍賜他草藥和養生書籍,希望他能健康成長。
2. 這位慈善家每年都贍賜一筆巨款給貧困學生上學。
- 贍養:照料、供養
- 賜予:賞賜、授予
- 奢贍:奢華、豐盛
供養、供給、施舍、資助
索求、乞讨、捐贈、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