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切厲 ”。
“切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核心含義
該詞是“切厲”的異體寫法,本義指嚴厲勸誡或督促,強調用尖銳、嚴格的方式激勵對方。例如《後漢書》中記載“武每數切厲相戒”,意為反複嚴厲告誡。
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鼓勵、激勵”,可能是對古籍中“嚴厲督促”含義的引申,但需注意這與原始文獻中的嚴厲性存在差異。
構成解析
“切”指嚴厲、深刻(如“切中要害”),“勵”表示勸勉(如“勵精圖治”)。二字組合後,側重通過嚴格方式促使他人改進。
古籍用例
《晉書·陶侃傳》提到用“切厲”斥責非正當所得者,體現其“嚴厲批評”的語境。
古代文獻
多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師長對學生的嚴格教導,或直言勸谏。例如南朝《世說新語》中“切厲訶辱”指尖銳斥責。
現代理解
需注意語境差異:若用于日常鼓勵,可能混淆了其原義中的“嚴厲性”;若指學術或工作中的嚴格督促,則更貼近古籍用法。
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進一步辨析,可提供更多語境信息。
切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刀”和“厲”兩個部首構成,總共有8個筆畫。它的發音是“qiè lì”。刀即刀刃,厲則表示嚴格和強勁。
切勵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尚書·周書·敬事》:“勿勵,於即為民,既為民焉則次於其諸侯。”意思是“不要忘記慫恿人民,一旦成為人民,那麼就次于諸侯。”這裡的勵即為勉勵、激勵。
在繁體中文中,切勵的寫法為「切勵」。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切勵在古代常用的寫法是「切勵」。切字的構造原本是一個刀刃上的劃痕,用以表示切割之意。而勵字則由“力”和“斤”組成,斤代表了一把斧頭,所以勵字的本義是斧劈、用力。相當于在刀刃上施加力量,表示用刀刀至身,也就是刀切勵人的意思。
以下是切勵的例句:
切勵的一些相關詞語組合有:勇勵、自勵、激勵、勵志等。
切勵的近義詞有:鼓勵、慫恿、激發。
切勵的反義詞有:勸阻、制止、取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