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危逼 ”。
亦作“ 危偪 ”。危迫;危急。《後漢書·袁紹傳》:“ 橋瑁 乃詐作三公移書,傳驛州郡,説 董卓 罪惡,天子危逼,企望義兵,以釋國難。”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狄梁公》:“吾哀爾命之危逼,吾蓋急病行志耳。”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全國上下以經濟之危偪,其騷動情狀将不下於兵亂。”
“危逼”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核心含義:
形容危險迫在眉睫,處境極度危急,強調事态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例如:“天子危逼,企望義兵”(《後漢書·袁紹傳》)。
近義詞:危迫、危急、岌岌可危。
反義詞:安全、安穩、安然無恙()。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查閱相關詞典獲取完整信息。
《危逼》一詞表示處境或局勢十分緊張或危險,有被迫、被壓迫之意。通常用來形容人們面臨着巨大的危險或困難,備受威脅或逼迫。
《危逼》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蔔」和「辶」。
「危」的筆畫數為十二畫。 「逼」的筆畫數為十一畫。
「危逼」是現代漢語詞彙,其來源于漢語口語及民間語言。
在繁體字中,「危逼」保留相同的字形,不産生變化。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危逼」沒有明确的規定寫法,往往采用相近的漢字組合來表達意思。
1. 老闆為了保住公司,不得已危逼員工接受降薪。
2. 在戰争年代,人們經常面臨被敵人追殺,生活危逼。
3. 政府的腐敗使得國家陷入了危逼的局面。
1. 危難:表示陷入危險或困難之中。
2. 危機:表示關鍵時刻或關頭,常指突發事件引發的緊急情況。
3. 逼迫:表示強行壓迫或威脅。
1. 近義詞:危急、危殆、危險。
2. 反義詞:安全、穩定、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