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車鈴。和在轼前,鈴在旗上。《詩·周頌·載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左傳·桓公二年》:“鍚鑾和鈴,昭其聲也。” 杜預 注:“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鳴聲。” 孔穎達 疏:“和亦鈴也。以處異,故異名耳。”《太平禦覽》卷三五九引 晉 傅玄 《良馬賦》:“結以輕軒,節以和鈴。”
“和鈴”是古代車馬上的兩種鈴铛,其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和鈴指古代車輿上懸挂的兩種鈴铛:
需注意,部分現代解釋将“和鈴”引申為“和諧相處”的成語(如),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後起衍生義。
和鈴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金”。這個詞的拼音是 hé líng,其中“和”表示和諧、共同的意思,“鈴”表示一種古代樂器,所以和鈴意為共同使用的鈴铛。
和鈴的筆畫數目為12畫,它每一筆的順序依次為:撇、點、橫、豎、撇、點、橫、撇、點、點、豎、橫。
和鈴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樂器,它是一種用金屬制成的樂器,形狀像個小鈴铛,常用來表示在和睦中共同奏樂的象征。現如今,“和鈴”一詞也經常用來比喻和諧共處的境地。
在繁體字符中,和鈴的寫法與簡體相近,隻是字形稍有差異。例如,“和”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和」,而“鈴”在繁體中的寫法是「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和鈴的形狀也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和”字是口中豎一點,旁邊加兩個橫杠,象征一口水在中間“和諧”地流動。而“鈴”字在古時的寫法是兩個豎形狀的“口”,中間用一條橫杠連接,象征鈴铛内部的聲音。
以下是一些關于和鈴的例句:
1. 在祈福活動中,人們手持和鈴敲擊,以表示和諧共同祈禱。
2. 在團隊合作中,大家共同敲響和鈴,象征團結協作的精神。
和鈴的一些組詞包括:和諧、和睦、和樂、鈴聲等。
和鈴的近義詞包括:共鳴、共振、共奏等。
而和鈴的反義詞則可以是不和、不諧、不合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