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箸的意思、籌箸的詳細解釋
籌箸的解釋
亦作“籌筍”。竹籌和筷子。 唐 元稹 《遣春》詩之十:“波渌紫屏風,螺紅碧籌筯。” 蘇曼殊 《娑羅海濱遁迹記》:“雖析諸峯草木,以為籌箸,不能算之矣。”
詞語分解
- 籌的解釋 籌 (籌) ó 計數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籌策(a.古代計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計策)。籌算。籌碼。略勝一籌。竹籌。酒籌。 謀劃:籌款。籌備。籌措。籌劃。籌集。籌建。運籌。統籌。一籌莫展。
- 箸的解釋 箸 ù 筷子。 一種生在南海岸邊沙中的竹子。 古同“著”,明顯。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籌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拼音為chóu zhù,由“籌”和“箸”兩字組成,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籌”指竹制的計數工具或謀劃用的器具(如算籌),“箸”即筷子。合稱“籌箸”時,可理解為竹制的籌和筷子的組合。
例如唐代元稹《遣春》詩中提到“螺紅碧籌筯”,即用紅螺殼和碧色竹籌、筷子描繪場景。
-
引申與用法
-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蘇曼殊《娑羅海濱遁迹記》中借“籌箸”比喻複雜難測的事物。
- 部分文獻也寫作“籌筍”,屬同義異形詞。
-
相關成語
與“籌箸”相關的成語如“借箸代籌”(比喻代人謀劃),但“籌箸”本身更偏向具體器物而非抽象概念。
權威來源參考
- 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均收錄該詞,釋義一緻。
- 唐代詩詞及近代文學中的用例可佐證其曆史用法。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本中的語境含義,建議結合原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籌箸(chóu z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作筷子的竹夾。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竹(⺮)和木(木)。竹部在字的左邊,表示這個字與竹木有關。筆畫方面,籌箸共包含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最早是用畫符方式表達意思的。籌箸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沒有改變。例如,在繁體字中籌箸的寫法是「籌箸」。下面是一個例句:“請拿籌箸夾一些菜吃吧。”根據需要,籌箸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籌碼",它的意思是為了遊戲或賭博而用來分配價值的小片。在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諸如筷子、竹箸等詞語,這些詞語都可以代表類似的意思。然而,對于籌箸的反義詞,我們可能比較困惑,因為它的功能在特定文化中沒有對立的對應詞語。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