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瘁的意思、邦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瘁的解釋

《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鄭玄 箋:“天下邦國将盡困病。”後因以“邦瘁”指國家遭受困苦。 宋 梅堯臣 《依韻答景彜謝予訪其居》:“邦瘁稽前詠,人亡起彼嗟;夜分歸不寐,猶照角巾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邦瘁”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最早見于《詩經·大雅·瞻卬》,原句為“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後簡化為“邦瘁”一詞。其核心含義指國家因賢臣能士的離去或政治動蕩而陷入衰敗、困頓的境地。從構詞來看,“邦”指國家、疆域,“瘁”表疲憊、勞損,合稱後引申為社稷危殆的狀态。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國家治理失序的後果,例如明代王世貞《弇州四部稿》中評述“賢者去則邦瘁”,強調人才流失對國家的影響。現代漢語中,“邦瘁”已不常見于日常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評論時仍作為特定術語存在,常與“國殇”“社稷傾覆”等詞形成語義關聯。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古語詞條釋義
  2. 中華書局《詩經譯注》對“邦國殄瘁”的注解
  3. 上海辭書出版社《古漢語大詞典》曆史用例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邦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國家遭受困苦或陷入危機,形容國家處于憂患、災難的狀态。該詞由“邦”(國家)和“瘁”(疾病、疲憊)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國家的病痛與疲敝”。

  2. 出處與演變
    源自《詩經·大雅·瞻卬》:“人之雲亡,邦國殄瘁。”鄭玄注解為“天下邦國将盡困病”,後濃縮為“邦瘁”以概括國家危難。宋代梅堯臣在詩作中引用此詞,如“邦瘁稽前詠,人亡起彼嗟”,進一步強化其文學内涵。

  3. 使用場景

    • 國家層面:描述政權動蕩、民生凋敝或外患内憂的境況。
    • 引申應用:也可比喻個人、組織遭遇重大挫折或困境,但此用法相對少見。
  4. 相關詩詞引用
    清代洪繻在《悼林乃營并及諸亡友》中寫道:“邦瘁人亡痛已矣,胡為招盡林臯魂!”此處借“邦瘁”表達對時局衰敗的感慨。

“邦瘁”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側重強調國家層面的困頓,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引申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經》注疏及宋代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拔絕搬興廢避軍三舍參檢長冊成象辰漢臭豆腐酬寄畜疫存政丹帱蠹食訛缺發照憤心服聽高度高風高下高下在手葛根耕犂鬼炁龜瓦好躭躭合錯橫絲烘托鴻原毀方瓦合鏡渌金籍僦費峻暴客雁澇田樂政墚塬林埛漫園刨煙鋪漂海劈棱簡憑心切給祁連山傾望祛機申約時憲法石于菟死驢蜩螗徒負推故頑坐霧慘雲愁消殺小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