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臨渴穿井的意思、臨渴穿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臨渴穿井的解釋

[not dig a well until one thirsty——not make timely preparations] 穿:掘鑿。到口渴時才想着鑿井。比喻事到臨頭才急着想辦法,為時已晚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内經·素問》

詳細解釋

臨到渴時方才鑿井。比喻平時無備,事到臨頭才想辦法。語出《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鬭而鑄錐,不亦晚乎!”《雲笈七籤》卷一一八:“臨渴穿井,事同噬臍,胡可得也。”亦作“ 臨渴掘井 ”。《敦煌曲子詞·禅門十二時》:“善因惡業總相隨,臨渴掘井終難悔。” 明 王廷相 《雅述下》:“今也,寇至而始整兵,兵舉而始集餉,何異臨渴掘井?”《封神演義》第三五回:“一著空虛百著定,臨渴掘井,悔之何及!”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夫焦頭爛額固不如曲突徙薪也,亡羊補牢終勝於臨渴掘井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臨渴穿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到臨頭才想辦法應對,為時已晚。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基本解釋
    字面意為“到口渴時才鑿井”(穿:挖掘)。比喻在問題出現後才采取行動,缺乏預見性,往往難以有效解決。這一概念最早出自《黃帝内經·素問》的“渴而穿井,鬥而鑄錐”,強調未雨綢缪的重要性。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戰國時期《内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通過疾病和戰亂的例子,警示人們應提前準備而非臨時應對。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臨渴掘井、江心補漏(均強調滞後行動)。
    • 反義詞:未雨綢缪、有備無患(強調提前準備)。
  4. 語法與用法

    • 詞性:貶義成語,含批評意味。
    • 結構:偏正式,常作謂語或定語。例如:“臨渴穿井的決策往往導緻失敗”。
    • 適用場景:多用于批評缺乏規劃的行為,如工作、健康管理、突發事件應對等。
  5. 示例與延伸

    • 古代用例:宋代張君房《雲笈七籤》提到“臨渴穿井,事同噬臍”,比喻事後補救的徒勞。
    • 現代啟示:適用于個人生活(如健康儲蓄)、企業管理(如風險預案)等領域,強調“防患于未然”的智慧。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成語大辭典》等權威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渴穿井的意思

《臨渴穿井》這個詞成語,意思是指在急需的時候采取解決問題的辦法。它比喻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采取措施或做出決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臨渴穿井》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丨凵穴,它的總筆畫數是18畫。

來源

《臨渴穿井》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口渴得不行,但周圍沒有水源。他很聰明地決定自己親自挖井,最終得到了解渴的水源。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在危急情況下自己動手,主動解決問題。

繁體字

《臨渴穿井》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寫作「臨渴穿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渴」寫作「渇」,「穿」寫作「穿」。所以,《臨渴穿井》在古代的寫法是「臨渇穿穿」。

例句

他剛剛到一個新城市,不知道去哪裡找房子,但是他臨渴穿井地打開手機導航,很快找到了合適的住處。

組詞

- 臨渴掘井

- 臨渴以馴殺驢

近義詞

- 危急關頭

- 急中生智

反義詞

- 臨渴不飲

- 坐井觀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