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賀冬至節。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冬至》:“朝廷大朝會慶賀排當,并如元正儀,而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遝于九街。婦人小兒,服飾華炫,往來如雲。嶽祠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 元 馬臻 《至節即事》詩之一:“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
賀冬是中國傳統歲時習俗,指冬至日的慶賀活動,其含義和習俗演變如下:
賀冬即慶賀冬至節,又稱"拜冬"()。核心内容包括祭祖、拜訪尊長、宴飲等,被視為冬季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宋代有"冬節大似年"或"肥冬瘦年"的說法(),說明其地位堪比新年。
民國後習俗簡化,但冬季的拜師、辦學等活動逐漸固定為季節性的文化傳統()。現代部分地方仍有吃餃子、湯圓等食俗保留冬至記憶。
該習俗體現了中國人"冬至陽生"的哲學觀念,通過節慶活動表達對自然節律的敬畏與順應。如需更詳盡史料,可查閱《武林舊事》《清嘉錄》等古籍(參考來源:、)。
賀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慶祝冬季的到來。冬季是一年中的重要季節,賀冬就是用來表達對冬季的喜悅和慶祝之情。
賀冬共包含兩個漢字。其中,賀字的部首是貝字旁,總共包含貝字旁、曷字旁和言字旁的三個部首,總共十五個筆畫;冬字的部首是冫字旁,總共包含冫字旁和夂字旁的兩個部首,總共五個筆畫。
賀冬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明帝紀下》中,原文是“上舉百僚奉賀冬至”。賀冬的含義在古代主要是為了祈祝冬季的平安和豐收,以及慶祝冬至這一重要的節氣。
賀冬的繁體字為賀冬。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賀字旁在古時候寫作貝,冬字旁在古時候寫作冬。如今的寫法是經過簡化後的現代字形。
1. 他們在中庭賀冬的盛典上表演了一場精彩的節目。
2. 每年的冬至,人們都會聚集在一起賀冬,祈福來年平安順利。
1. 賀年:慶祝新年到來。
2. 賀歲:慶祝歲末。
3. 賀禮:贈送禮物以表示祝賀。
4. 賀電:通過電子方式發送的祝賀消息。
慶冬、慶祝冬季。
鳴鳳,指“冬天出現寒冷之勢”。與賀冬的慶祝氣氛形成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