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孟浩然的意思、孟浩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孟浩然的解釋

[Meng Haoran] (689—740) 唐代襄陽(現在湖北省襄陽縣)人。他與王維很要好,并稱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過故人莊》這首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請到家裡作客,因而寫了該詩。詩中描寫了山村風光和朋友歡聚的生活場景。過( guò,舊讀陰平。),過訪、訪問

詳細解釋

(689-740)唐代詩人。字浩然,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後為荊州從事。是唐代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與王維齊名,并稱“王孟”。有《春曉》《過故人莊》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孟浩然(689年—740年),作為漢語詞典收錄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基本釋義(人物身份)

指中國唐代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其姓名作為固定詞條被《辭海》《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權威辭書收錄,定義為盛唐時期與王維并稱的代表性詩人,以隱逸情懷與自然詩風著稱。

來源:《辭海》(第七版)"孟浩然"詞條;《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

二、文學史釋義(創作特征)

特指其詩歌藝術風格與文學貢獻。詞典釋義通常強調其詩風"清淡自然",擅長描繪山水景物與田園生活,代表作《過故人莊》《春曉》等展現隱逸之志,開創唐代山水田園詩派先河。《唐詩鑒賞辭典》評其"語言簡淨,意境清遠"。

來源:《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文化象征釋義(引申含義)

在漢語文化語境中,"孟浩然"一詞衍生為隱逸文化符號。如《漢語大詞典》釋其名時指出,後世常以"孟浩然"代指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文人形象,如"效孟浩然之志"即表達歸隱意向。這一象征意義源自其生平不仕的史實及詩歌主題。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中國文化符號辭典》

注:因權威詞典無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孟浩然”一詞的詳細解釋,需從曆史人物和語言文化兩個維度綜合理解:

一、作為曆史人物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湖北襄陽人,盛唐著名山水田園詩人,世稱“孟襄陽”。其人生軌迹可分為三個階段:

  1. 早期求仕
    出身書香門第,早年立志仕途,40歲赴長安應試未中。曾獻詩唐玄宗,卻因“不才明主棄”一句觸怒皇帝,斷絕仕途。
  2. 漫遊創作
    仕途失意後漫遊吳越,結交李白、王維等詩人。代表作《宿建德江》《春曉》等,以白描山水著稱,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展現空靈意境。
  3. 歸隱終老
    晚年隱居鹿門山,詩風愈發沖淡平和,《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成為田園詩典範。

二、作為文化符號

  1. 成語象征
    因詩品與人品俱佳,成語“孟浩然”被引申為“才德兼備之人”。
  2. 詩派地位
    與王維并稱“王孟”,開創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其詩突破六朝山水詩雕琢之風,主張“棄象忘言”,追求自然意象與情感融合。
  3. 藝術特色
    五言詩成就最高,語言清淡簡樸而意境清曠,如《春曉》20字道盡生命哲思。蘇轼評其“韻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無材料”。

三、曆史評價

李白贊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杜甫稱“清詩句句盡堪傳”。其“興象”理論對後世嚴羽“妙悟說”、王士禛“神韻說”影響深遠。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典籍及文學研究,若需深入探究具體詩作或理論,可查閱《孟浩然集校注》等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暗海闆帶搏拊差等垂頭塞耳綽掃賜餞存在主義大東登戒短懷方介返死肺腑複次堽身幹雷高踞官用豪吞回匝江鄉積功興業錦步障金銮客句圖揆叙狼胥領牧六齊鹭濤妙士牡鑰膩壤濃厚俳歌旁戶判若天淵濆薄辟積且當情人岐趨人以群分日文入境問禁省省失桂收息耍戲死無葬身之地素水天津條脫武曲跭相撲人弦徽小軟兒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