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納的意思、賦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納的解釋

(1).謂普遍采納。賦,通“ 敷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夏書》曰:‘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楊伯峻 注:“賦為敷之借字,徧也。”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且臣聞之,古者以言賦納,豈虛美哉?蓋用之也。”

(2).指繳納的田賦。《清史稿·食貨志一》:“北路 鎮 迪 各屬,墾熟地不過十二三,賦納既虧,閭裡窳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賦納”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兩個主要釋義,具體如下:

一、普遍采納(通假用法)

  1. 釋義:這裡的“賦”通“敷”,意為廣泛、普遍,“納”指采納。整體表示廣泛聽取或全面接受意見。
  2. 出處:
    •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引《夏書》:“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楊伯峻注:“賦為敷之借字,徧(遍)也。”
    • 唐代元稹在策論中也沿用此義,強調古代君王通過廣泛納言選拔人才。

二、繳納田賦(經濟術語)

  1. 釋義:指土地稅或相關賦稅的繳納,屬于古代經濟制度中的專稱。
  2. 實例:
    • 《清史稿·食貨志》記載,清代新疆北路因墾地不足,導緻“賦納既虧”,體現賦稅征收與實際農田狀況的關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清史稿》原文或權威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納 (fù nà) 是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意思和用法。下面來逐步解析: 拆分部首:賦 (fù) 的部首是貝 (bèi),納 (nà) 的部首是缶 (fǒu)。 筆畫:賦 的筆畫數是 four (4),納 的筆畫數是 six (6)。 來源:賦納 一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在古代漢字使用中,意味着 “賦予”和 “收納”。 繁體:賦納 一詞的繁體形式是賦納。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筆畫的寫法,賦的寫法可以是赍,而納 的寫法可以是納。 例句:他賦予了我重要的責任。 她收納了我的意見。 組詞:賦予、賦予官銜、收納、納稅。 近義詞:給予、授予、容納、接納。 反義詞:剝奪、拒絕、排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