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郡将的意思、郡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郡将的解釋

郡守。郡守兼領武事,故稱。《後漢書·皇甫規傳》:“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将,已數十年矣。” 李賢 注:“郡将,郡守也。”《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繡 見 延年 新将” 唐 顔師古 注:“新為郡将也,謂郡守為郡将者,以其兼領武事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於是追拜 畿 為 河東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時 ( 張時 ) 畿 ( 杜畿 )相見,於儀當各持版。 時 歎曰:‘昨日功曹,今為郡将也!’”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郡将》:“郡将始見《馬援傳》。 宋 時郡守稱郡将,蓋以朝臣出知列郡,其結銜稱知某州軍州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郡将是中國古代職官制度中的特殊稱謂,指代郡級行政區域的軍事長官。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職官制度層面

郡将最初出現于漢代,是郡太守的别稱。據《漢書·酷吏傳》記載,郡守"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奸",因兼領武職而獲得"郡将"稱謂。這種軍政合一的制度設計,體現了漢代地方治理中"以文制武,文武相維"的統治策略。

二、職能演變軌迹

  1. 西漢時期:郡将實際掌握郡内軍事指揮權,如《史記·孝文本紀》載"郡将發車騎材官詣荥陽"
  2. 東漢以降:隨着刺史制度變革,郡将逐漸演變為榮譽性稱號,《後漢書·皇甫規傳》記載"使持節為郡将"已屬加官虛銜
  3. 隋唐時期:該稱謂廢止,職能歸并于都督、節度使等新設官職。

三、語源考辨

"郡将"屬偏正構詞法,核心語素"将"取《說文解字》"将,帥也"之本義。漢代應劭《風俗通義》明确指出:"太守,郡将也,改號歸本,于義為安。"這印證了該詞源于官職職能的軍事屬性。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中強調:"漢時太守治軍,故有郡将之稱",進一步确立了該詞的制度淵源。

網絡擴展解釋

“郡将”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稱謂,具有曆史演變和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郡将”最初指郡守,即地方行政長官。由于郡守常兼管軍事(即“兼領武事”),因此得名“郡将”。例如《後漢書》中記載:“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将,已數十年矣”,李賢注釋明确将“郡将”等同于“郡守”。

二、曆史演變

  1. 東漢至南北朝:郡守作為地方軍政長官的别稱,如《三國志》提到杜畿被追拜為河東太守時,同僚感歎其從“功曹”升為“郡将”。
  2. 宋代:郡守仍稱“郡将”,尤其以朝臣出任地方官時,其官職全稱常為“知某州軍州事”,體現軍政合一的特點。

三、職能特點

郡将的職責不僅限于民政管理,還包括軍事指揮權。例如《漢書·酷吏傳》中顔師古注:“郡守為郡将者,以其兼領武事也”。

四、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郡将”也被引申為能力非凡者的代稱,例如形容在管理或藝術領域有卓越才能的人。但這種用法多見于詞典釋義,古籍中未明确出現類似比喻。

五、文獻例證

“郡将”的核心含義是兼管軍政的郡守,其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略有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鹿皮币拜折子标語程頭初度之辰丹鳳舄蕩蕩登叙地入東溜西逛二愣子凡薄封三風顔焚擲富博服具負擕蛤蠏怪妄歸着雇傭簡勁儉确蛟關祭財神揭曉酒糾寄味緝緖冷合合籬子曼根腼慙霈潤飄飄搖搖平蹉僻學謙憚搶市頃克窮禍鋭武三大奇書散簪盛寒首陁司業燧人氏天地頭蛈蝪體亮銅焦惘然迕道無管無荒象胥燮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