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大酒杯。以 宋 宣和 間所鑄蟠桃核為範而鍛成,故名。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士大夫偉狀》:“次日復會飲,王出其蟠桃盃以酌客。蓋範禁帑所藏桃核鍛成者,受酒升餘。”
蟠桃杯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大酒杯,其含義和特點如下:
名稱與起源
蟠桃杯得名于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以蟠桃核為模具鑄造的工藝。古代工匠将蟠桃核作為“範”(模具),通過鍛造成型制作酒杯,因此兼具自然形态與人工技藝特征。
形制與容量
其造型模仿蟠桃核的紋理,容量較大,據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記載,可盛裝一升以上的酒(約現代1.2升),常用于宴會場合。
文獻記載
明代文獻提到官員王姓人士在宴會上使用蟠桃杯待客,側面反映此類器皿在士大夫階層中的珍稀性與社交屬性。
注:現存關于蟠桃杯的記載較少,以上信息主要來自明代筆記,實物尚未發現傳世。
《蟠桃杯》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象征着祥瑞和壽命長久。它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據說在蟠桃會上,吃了蟠桃的人可以獲得長壽。
《蟠桃杯》的部首可以拆分為虍、艹、木,總共15畫。
《蟠桃杯》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篇中。這個故事講述了莊子在一個仙境中參與了蟠桃會,蟠桃會是天庭舉辦的盛大仙會,吃了蟠桃的人可以獲得永生。
《蟠桃杯》的繁體字為「盤桃盃」。
在古代漢字中,蟠桃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可參考古籍《說文解字》。
1. 他得到了一座蟠桃杯,象征着他将會過上長久幸福美滿的生活。
2. 這個蟠桃杯的圖案非常漂亮,讓人忍不住想要收藏。
蟠桃、桃李滿天下、蛇蟠龍蛇、蟒袍玉帶
祥瑞、長壽、吉祥、幸運
不祥、短命、厄運、不吉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