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主的意思、常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主的解釋

(1).固定的主人。《書·鹹有一德》:“善無常主,協于克一。”《史記·貨殖列傳》:“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後漢書·王符傳》:“今田無常主,民無常居,吏食日稟,班祿未定。”

(2).指固定的君主。《晉書·潘尼傳》:“故禪代非一姓,社稷無常主。”

(3).指固定的主管者。《管子·幼官》:“必設常主,計必先定。” 尹知章 注:“軍之主将,既必有常,軍之計謀,亦須先定。”

(4).指正常的心志。 唐 孟郊 《鵶路溪行呈陸中丞》詩:“視聽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5).平庸的君主。《呂氏春秋·制樂》:“亂國之主未嘗知樂者,常主也。” 高誘 注:“非賢主也。”《新唐書·兵志》:“夫惡危亂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常主”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用法(高頻含義)

作為成語時,“常主”讀作cháng zhǔ,意為經常出現的主要人物或事物。


二、其他引申含義(文獻中的用法)

根據古籍和學術解釋,“常主”還可表示:

  1. 固定的主人
    ▶《尚書·鹹有一德》:“善無常主,協于克一”(善沒有固定歸屬,需衆人協力)。
    ▶《史記·貨殖列傳》:“貨無常主”(財富沒有固定主人)。

  2. 固定的君主或政權
    ▶《晉書·潘尼傳》:“社稷無常主”(國家政權并非由固定家族掌握)。

  3. 固定的管理者
    ▶《管子·幼官》:“必設常主,計必先定”(軍隊需固定主将,謀略需預先制定)。

  4. 正常的心志
    ▶ 唐代孟郊詩句:“視聽易常主,心魂互相迷”(感官受外界幹擾,心志迷失)。

  5. 平庸的君主
    ▶《呂氏春秋·制樂》:“亂國之主…常主也”(昏庸君主導緻國家混亂)。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主(cháng zhǔ)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經常出現或統治的主要對象或人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巾”和“主”,并且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常主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可能存在一些變體,但現代常用的寫法是統一的。 一些常用的例句包括: 1. 這位企業家是這個行業的常主,他對于市場動态非常熟悉。 2. 女兒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家庭的常主,她負責管理家務和日常事務。 常主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詞語,例如:常主角(經常出現的主要角色)、常主題(經常出現的主題)等。常主的近義詞可以是經常出現的主要對象,而常主的反義詞則可以是偶爾出現的次要對象。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