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主的意思、常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主的解釋

(1).固定的主人。《書·鹹有一德》:“善無常主,協于克一。”《史記·貨殖列傳》:“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後漢書·王符傳》:“今田無常主,民無常居,吏食日稟,班祿未定。”

(2).指固定的君主。《晉書·潘尼傳》:“故禪代非一姓,社稷無常主。”

(3).指固定的主管者。《管子·幼官》:“必設常主,計必先定。” 尹知章 注:“軍之主将,既必有常,軍之計謀,亦須先定。”

(4).指正常的心志。 唐 孟郊 《鵶路溪行呈陸中丞》詩:“視聽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5).平庸的君主。《呂氏春秋·制樂》:“亂國之主未嘗知樂者,常主也。” 高誘 注:“非賢主也。”《新唐書·兵志》:“夫惡危亂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1. 固定不變的主旨或準則

    • 釋義: 指恒常不變的根本原則、主要依據或核心思想。
    • 出處與用法: 此義項強調事物的核心、基礎或标準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例如,在讨論思想體系、規章制度或行事方法時,其内在的、不易改變的根本原則可稱為“常主”。
    •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均收錄此義項,強調其作為“恒常的準則或主體”的含義。
  2. 長期主持事務的人

    • 釋義: 指長期擔任主持、掌管或負責某項事務的人。
    • 出處與用法: 此義項側重于人的角色,指在某個領域、機構或事務中長期擔任主管、負責人或起主導作用的人。例如,某個部門長期由某人負責管理,此人可被稱為該部門的“常主”。
    • 參考來源: 此用法在古籍和現代漢語中均有體現,尤其在描述職位或職責長期由某人擔任時。《漢語大詞典》也收錄了此義項,解釋為“固定的主人”或“長期主持者”。

“常主”一詞的核心在于“常”(恒常、固定)與“主”(主旨、主體、主持者)的結合。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屬于書面語詞彙,但在理解古籍或特定語境時仍有其價值。其權威釋義主要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漢語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常主”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用法(高頻含義)

作為成語時,“常主”讀作cháng zhǔ,意為經常出現的主要人物或事物。


二、其他引申含義(文獻中的用法)

根據古籍和學術解釋,“常主”還可表示:

  1. 固定的主人
    ▶《尚書·鹹有一德》:“善無常主,協于克一”(善沒有固定歸屬,需衆人協力)。
    ▶《史記·貨殖列傳》:“貨無常主”(財富沒有固定主人)。

  2. 固定的君主或政權
    ▶《晉書·潘尼傳》:“社稷無常主”(國家政權并非由固定家族掌握)。

  3. 固定的管理者
    ▶《管子·幼官》:“必設常主,計必先定”(軍隊需固定主将,謀略需預先制定)。

  4. 正常的心志
    ▶ 唐代孟郊詩句:“視聽易常主,心魂互相迷”(感官受外界幹擾,心志迷失)。

  5. 平庸的君主
    ▶《呂氏春秋·制樂》:“亂國之主…常主也”(昏庸君主導緻國家混亂)。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揖操翰谄谀取容垂頭塌翅怵然搭界倒買倒賣第屋東宮三太獨筍牛繁澤忿愠拊床改取槁形灰心革異谷道規摹過爾寒烈毫墨惠口嗟食季刊稽論禁柳衿情侰束籍甚鸠勒積意狂誖攔詞雷毂遼東華表領覽利吻麻事懑亂民快腦際潘張左束塹淵寝遠齊志身分使蚊負山水舂隨侯之珠縮衄宿責撻賤探候挑山酴酥玩花招五官将吳口詳雅寫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