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彰獎賞。 宋 範仲淹 《乞召杜衍等備明堂老更表》:“況天下似此近上老臣甚少,不難旌奬。”《醒世恒言·徐老仆義憤成家》:“裡中将此事聯名具呈,懇求旌奬。”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文臣射虎》:“ 漢 大臣官員有能射者,亦許與及,上特賜花翎以旌奬之。”
“旌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ng jiǎng,其核心含義為表彰獎賞,常用于對個人或集體的善行、功績進行公開褒揚和獎勵。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漢語中,“旌奬”一詞使用較少,多被“表彰”“嘉獎”替代,但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仍可見到。其核心精神(公開褒揚善行)延續至今,如政府或機構頒發的榮譽獎項。
旌奬 = 旌(公開表彰) + 奬(獎勵),強調通過表彰形式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多見于古代文獻。
旌獎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旌”和“獎”兩個字組成。
“旌”的部首是日字旁,由“日”字和“丷”構成,總共五個筆畫;“獎”的部首是大字旁,由“大”字和“⺍”構成,總共八個筆畫。
“旌獎”一詞來源于古代禮儀文化。古人在宴會或慶典上,常用彩旗彩幟來标示節日或表彰有功之人。其中,“旌”意為彩旗,表示标識符號;“獎”意為表彰獎勵。因此,“旌獎”合起來就表示通過旗幟來表彰和獎賞。
在繁體字中,“旌獎”分别寫作「旌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旌獎”的字形有所不同。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古文寫法為「旍」和「將」。
1. 他因為在教學中做出卓越貢獻,獲得了學校頒發的旌獎。
2. 這位運動員憑借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國家體育總局的旌獎。
旌旗、旌德、授旌、旌表、頒旌
表彰、獎勵、褒獎
責罰、懲罰、批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