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挽袖的意思、挽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挽袖的解釋

(1).卷起袖子。謂拱手。 宋 蘇轼 《送周朝議守漢州》詩:“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裡。”

(2).婦女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裝飾品。《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一個從緑絹挽袖中掬出八字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隻見另有一個人,拿了許多裙門、裙花、挽袖之類,在那裡議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挽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動作含義
    指卷起袖子,常見于勞作或拱手行禮的場景。例如:

    • 蘇轼在《送周朝議守漢州》詩中寫道:“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裡”,這裡的“挽袖”即表達拱手告别的動作。
    • 現代用法如“洗碗時挽起袖子”,表示準備動手做事。
  2. 服飾含義
    特指中國古代女性外褂袖口的裝飾品,形似可拆卸的袖套,流行于清代至民國初期。其特點包括:

    • 工藝:以刺繡為主,技法多樣(如打子繡、平針繡等),圖案涵蓋人文典故、自然景觀等。
    • 形制:長約50厘米,寬約10厘米,成對使用,穿戴時翻轉于外褂袖口。

二、補充信息


三、例句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或實物圖片,可參考、6中的拍賣記錄及曆史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挽袖

挽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手”和“臂”的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挽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用來形容人們将袖子卷起,露出手臂部分,以便更加方便地進行活動。後來,它也引申為一種姿态,表示人們為了完成某項任務而積極行動的意願。

在繁體字中,挽袖的寫法為「挽袖」,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挽袖的古漢字寫法為「挽袖」。按照古代的傳統書寫方式,首先繪制的是「挽」字的上部,表示手臂的動作;接着是「挽」字的下部,代表袖子的形狀。

例句:

  1. 她挽起袖子,迎接挑戰。
  2. 他挽着袖子,忙碌地工作。

組詞:挽袖衫、挽袖褲、挽袖手套

近義詞:卷袖、卷起袖子

反義詞:放下袖子、長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