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寒氊 ”。 1.《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 鄭虔 ﹞在官貧約甚,澹如也。 杜甫 嘗贈以詩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雲。”後以“寒氈”形容寒士清苦的生活。 明 王世貞 《鳴鳳記·拜谒忠靈》:“數載困寒氈,遭遇明揚簡微賤。”
(2).指清苦的讀書人。 清 錢謙益 《蔣允儀父弘憲原任戶部貴州清吏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加贈奉直大夫制》:“澹泊自将,不改寒氈之雅志。”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兩浙校官集》:“其詩集於 鹹豐 告成,雖采輯未徧,而發潛闡幽,琳瑯滿目,亦足為寒氊生色。”
“寒氈”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出自《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記載了唐代文人鄭虔的清貧生活:“在官貧約甚,澹如也。”杜甫曾贈詩形容其境遇:“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裡的“寒無氈”成為後世“寒氈”的典故來源。
形容寒士清苦生活
指讀書人或下層官員貧寒簡樸的生活狀态。如明代王世貞《鳴鳳記》中“數載困寒氈”即用此意。
代指清貧文人群體
清代文獻中擴展為對清苦讀書人的指稱,如錢謙益《蔣允儀父弘憲制》中“不改寒氈之雅志”,陸以湉《冷廬雜識》也以此喻文人。
當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學研究,強調傳統文人的氣節與境遇對比。例如:“他雖身處寒氈,卻筆耕不辍”。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曆代文人用例,如需更完整考據,可參考《新唐書》《鳴鳳記》等原始文獻。
寒氈是指用羊毛、兔毛等動物毛飾制而成的氈子,主要用于保暖。寒氈可以用于蓋床、墊腳等,既舒適又保暖。
寒氈的部首是氵(水部),共有6個筆畫。
寒氈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民間手工藝中的一種,用來應對嚴寒冬天的低溫。
寒氈的繁體字是「寒氈」。
在古代,寒氈的字寫作「寒氈」。在現代漢字簡化後,将「氈」的「毛」部分替換為「水」部,變為「氈」。
寒冬時節,我們在床上鋪上了柔軟的寒氈,感受到來自氈子的溫暖。
1. 氈帽:用氈子制作的帽子。
2. 氈靴:用氈子制作的靴子。
1. 毛毯:與寒氈相似,都是用動物毛制成的蓋毯。
2. 氈毯:與寒氈相同,也是指用羊毛、兔毛等制成的氈子。
1. 夏席:與寒氈相反,夏天用來清涼的席子。
2. 夏涼被:夏季使用的輕盈涼爽的被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