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揆的意思、端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揆的解釋

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總攬國政,故稱。《南史·謝舉傳》:“雖屢居端揆,未嘗肯預時政,保身固寵,不能有所發明。”《舊唐書·房玄齡傳》:“ 玄齡 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為 韓王 妃,男 遺愛 尚 高陽公主 ,實顯貴之極,頻表辭位。” 宋 司馬光 《<百官表>總序》:“三公端揆之貴,施於軍校;衣紫執象之榮,被於胥史。”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梁書·沉約傳》:“六朝人以僕射為端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端揆”是一個古代官職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端揆(拼音:duān kuí)指宰相的職位。因宰相居百官之首,總攬國家政務,故稱。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如《南史·謝舉傳》提到謝舉“屢居端揆”,卻未參與實際政事,反映了部分宰相的權責特點。

曆史用例

  1. 《舊唐書·房玄齡傳》:房玄齡任端揆十五年,家族顯赫,女兒為韓王妃,兒子尚公主,體現了該職位的尊貴地位。
  2. 六朝時期:仆射(官職名)也被稱為端揆,說明不同朝代對這一職位的稱呼可能變化,但核心含義不變。

綜合解析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分析,可參考《南史》《舊唐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揆(duān ku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審視、端詳。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立」,表示站立、挺直;右邊的部首是「手」,代表人的手。根據筆畫順序,「端揆」一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 「端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并沒有變化,還是「端揆」。而在古時候,「端揆」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可能會将「端」寫作「斷」,但是意思和發音都沒有變化。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他端揆着我,好像要看穿我的内心。 2. 老師端揆着學生的表現,看出了他的潛力。 3. 我們需要端揆問題的本質,而不僅僅看表面現象。 有一些與「端揆」相關的詞語,例如: 1. 端詳(duān xiáng):意思與「端揆」相似,都表示仔細審視。 2. 觀察(guān chá):意思是觀察、察看,也可以用來表達「端揆」的意思。 3. 窺探(kuī tàn):意思是偷窺、偷看,有時候也可以用來表示「端揆」的動作。 至于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與「端揆」完全相反的詞語。但是,如果要表達相反的意思,可以使用一些表示忽視、不關心的詞語,例如「漫不經心」或者「不加思索」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