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端揆的意思、端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端揆的解釋

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總攬國政,故稱。《南史·謝舉傳》:“雖屢居端揆,未嘗肯預時政,保身固寵,不能有所發明。”《舊唐書·房玄齡傳》:“ 玄齡 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為 韓王 妃,男 遺愛 尚 高陽公主 ,實顯貴之極,頻表辭位。” 宋 司馬光 《<百官表>總序》:“三公端揆之貴,施於軍校;衣紫執象之榮,被於胥史。”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梁書·沉約傳》:“六朝人以僕射為端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端揆

漢語詞典釋義

“端揆”為古漢語複合詞,由“端”(正、首)與“揆”(掌管、度量)組合而成,特指宰相或首輔大臣的職位,象征百官之首、總攬朝政的核心權職。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義解析與職能定位

  1. “端”為“首正”

    指居百官之首位,統領朝綱,如《晉書·職官志》載:“總端揆于台輔,統機衡于文昌。”

  2. “揆”為“總攬”

    意為掌管國家政務、度量權衡國事,如《宋書·王弘傳》稱其“端揆肅然,朝野瞻依”。


二、曆史語境中的權職象征

  1. 宰相代稱

    唐宋時期,“端揆”成為宰相的正式别稱,如《新唐書·百官志》記:“以三省長官為端揆之任。”

  2. 權責範疇

    涵蓋決策國策、選拔官吏、主持祭祀等,如《唐六典》載:“端揆之職,佐天子而理陰陽。”


三、典籍用例與詞義演變

  1. 文獻例證
    • 《周禮·天官冢宰》疏:“冢宰即端揆,總六官之屬。”
    • 白居易《贈樊著作》詩:“端揆舉綱紀,百官禀成式。”
  2. 詞義延伸

    明清後漸泛指内閣首輔,如《明史·職官志》稱内閣首輔“雖無端揆之名,有其實也”。


同義詞關聯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晉書》鍊接
  2. 中華書局點校本《宋書》
  3. 商務印書館《唐六典校注》
  4. 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正義》
  5. 文學古籍刊行社《白氏長慶集》
  6. 國家圖書館《明史》數據庫鍊接

延伸閱讀: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端揆”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或《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以溯詞源流變。

網絡擴展解釋

“端揆”是一個古代官職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端揆(拼音:duān kuí)指宰相的職位。因宰相居百官之首,總攬國家政務,故稱。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如《南史·謝舉傳》提到謝舉“屢居端揆”,卻未參與實際政事,反映了部分宰相的權責特點。

曆史用例

  1. 《舊唐書·房玄齡傳》:房玄齡任端揆十五年,家族顯赫,女兒為韓王妃,兒子尚公主,體現了該職位的尊貴地位。
  2. 六朝時期:仆射(官職名)也被稱為端揆,說明不同朝代對這一職位的稱呼可能變化,但核心含義不變。

綜合解析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分析,可參考《南史》《舊唐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者如寶阪田抱方邊郡攙落朝規乘桴浮海齒迹處治大參待東掉價端理耏門分謗膏潤挂鈎光副骨笄衮衮汗喘豪品畫肉金羁九玄隽彥雷雨略有理工科柰何難阸内臧品庶潛英青蒻青蘇青衣夢旗旂秋雕如運諸掌三胞胎乘輿播越食間霜蟲贖死私煎鮻魮土包蛙黾惟翰韋褲蚊母樹無保留無多子武怒無事不登三寶殿閑編線箧銷曠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