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目振心的意思、駭目振心的詳細解釋
駭目振心的解釋
見“ 駭目驚心 ”。
詞語分解
- 駭目的解釋 使人看了吃驚。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時 河内 郡守,令樂工數百人於車上,皆衣以錦繡,伏廂之牛,蒙以虎皮,及為犀象形狀,觀者駭目。” 阿英 《洪宣嬌》:“刀術妙速,衣色隱幻,一軍駭目。”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網絡擴展解釋
“駭目振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該成語由“駭目”和“振心”兩部分組成:
- 駭目:使人因震驚而瞪大眼睛;
- 振心:使内心受到強烈震動。
整體形容事物或場景令人極度震驚,甚至達到觸目驚心的程度。
2.用法與結構
- 詞性:形容詞性成語,屬聯合式結構。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異常驚人、震撼的事件、景象或藝術表達,如文學作品中誇張的描寫或現實中的突發狀況。
- 語法功能:可作謂語、定語,例如:“這場災難的慘狀駭目振心”。
3.出處與近義詞
- 典故來源:出自明代陳田《明詩紀事丁籤·何景明》,原文以“霆驚電煜,駭目振心”形容詩文氣勢磅礴。
- 近義詞:駭目驚心(含義相同,為更常見表達)。
4.示例補充
如:“畫展中那幅描繪戰争廢墟的作品,以駭目振心的筆觸揭示了人性的掙紮。”
以上信息綜合了權威詞典和文學解析,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或《明詩紀事》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駭目振心:一個令人驚駭心靈的詞語
“駭目振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令人驚駭心靈的事物或情景。它通常指的是非常可怕、恐怖或令人吃驚的事件或景象。
下面是對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骨
- 筆畫:骨(9畫)+目(5畫)+心(4畫)
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清晰,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駭目振心被寫作「駭目震心」。
在古時候,「駭目振心」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古代文獻中,有時候把「駭」寫作「駭」、「目」寫作「睪」、「振」寫作「震」,形成「駭睪震心」。這種寫法更注重詞語的形象描繪。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展示這個詞語的用法:
聽到那個駭目振心的故事後,他覺得全身的血液都停止了流動。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驚悚、恐怖、吓人、可怕
- 近義詞:驚心動魄、吓人透頂、令人毛骨悚然
- 反義詞:平靜、安詳、安心、舒適
總之,“駭目振心”是一個用來形容令人驚駭心靈的詞語,通過演變,它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相似。在細緻描繪令人感到恐怖、可怕或令人吃驚的場景時,這個詞語可以被使用。它與其他一些形容詞和詞語有相似或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