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拴挂。 唐 張喬 《送何道士歸山》詩:“身非絶粒本清羸,束挂仙經杖一枝。”
“束挂”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ù guà,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解釋
指用繩子、鈎子等工具将物品拴挂或捆綁在一起,使其固定或無法自由活動。例如中的例句:“一束束挂滿枝頭”,描述果實被枝幹固定懸挂的狀态。
引申含義
比喻對人或事物的約束、限制,如社會規範、責任等對自由的束縛。例如:“工作中的束挂”可指規章制度對行為的制約。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古代多用于描述具體動作,現代可擴展至抽象概念。
《束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将物體捆綁或懸挂起來。
《束挂》的部首是「手」,它的拆分部首是左邊的「木」部首。
《束挂》總共有9畫,其中「束」部分有7畫,「挂」部分有2畫。
《束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繁體字「束」由兩個「木」字旁組成,象征着綁紮束縛的意思;「挂」則由「扌」和「卯」組成,表示物體被挂起來。
在古代,「束挂」的寫法與今時不同。古代的「束」字隻有5畫,寫作「木丷丷」,而「挂」字隻有4畫,寫作「扌卄卩」。
1. 她用繩子把書都束挂在牆上。
2. 他把衣服束挂在家中的晾衣架上晾幹。
相關的組詞有:束縛、束手無策、束腰、挂鈎等。
近義詞:捆綁、懸挂、綁紮。
反義詞:解開、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