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宮殿名。 高宗 時所建,本名 蓬萊宮 。遺址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 唐 李華 曾作《含元殿賦》。參閱《新唐書·李華傳》。
含元殿是唐代長安城大明宮的核心建築,具有重要的曆史與建築價值,其解釋可從以下方面展開:
含元殿始建于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原稱“蓬萊宮”,後更名,遺址位于今陝西省西安市。作為大明宮前朝區第一正殿,它是舉行外朝大典的場所,如皇帝登基、改元、大赦等重大儀式。
唐代李華作《含元殿賦》記錄其建築細節,該賦被收錄于《新唐書·李華傳》。
如需進一步了解含元殿考古遺址或唐代宮廷制度,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西安大明宮遺址博物館資料。
《含元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古代寺廟中供奉神佛的殿堂。
《含元殿》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元」和「殳」。它共有18個筆畫。
《含元殿》這個詞源于佛教寺廟的建築。在古代,含元殿是寺廟中最重要的殿堂,供奉佛祖和神明。這個詞的來源有兩個主要解釋,一說是因為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傑作《含元藏經》,因此取名為「含元殿」;另一種解釋是因為佛教認為慈悲和智慧是佛法的兩個重要元素,所以稱佛殿為「含元殿」。
《含元殿》的繁體字為「含元殿」。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含元殿》在古代的寫法是「含元殿」。
1. 這座古寺中的含元殿供奉着一尊金身的佛像。
2. 公園裡的含元殿是遊客們品味文化的好地方。
1. 五明含元殿
2. 含元殿供奉
3. 含元殿内
1. 佛堂
2. 供奉殿
3. 佛殿
1. 寺廟正門
2. 寺院廂房
3. 小殿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