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持的意思、拘持的詳細解釋
拘持的解釋
挾制。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四》:“ 望之 自奏:‘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得不問,而為 延壽 所拘持。’”《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七年》:“ 萬紀 性褊,專以刻急拘持 祐 ,城門外不聽出,悉解縱鷹犬,斥 君謩 、 猛彪 不得見 祐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異犬》:“惡少皆笑而不答,但相與拘持之。”
詞語分解
- 拘的解釋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謹。不拘小節。 固執,不變通:拘泥。拘禮。拘迂。 拘 ō 遮蔽:“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筆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專業解析
"拘持"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單獨收錄。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古文獻用例中分析得出:
一、字義解析
- 拘:本義指逮捕、限制、束縛。《說文解字》:“拘,止也。” 引申為拘泥、不知變通。
- 持:本義指握住、拿着。《說文解字》:“持,握也。” 引申為掌控、維持、堅持。
二、詞彙含義
綜合“拘”與“持”的含義,“拘持”主要表示:
- 拘捕并控制:指強行捉拿、扣押并加以控制。這是其最核心、最具體的含義。
- 例:《漢書·王莽傳下》:“莽遣使者分赦城中諸獄囚徒,皆授兵,殺豨飲其血,與誓曰:‘有不為新室者,社鬼記之!’ 更始将軍史谌将度渭橋,皆散走。谌空還。衆兵發掘莽妻子父祖冢,燒其棺椁及九廟、明堂、辟雍,火照城中。或謂莽曰:‘城門卒,東方人,不可信。’ 莽更發越騎士為衛,門置六百人,各一校尉。 戊申,城中少年朱弟、張魚等恐見鹵掠,趨讙并和,燒作室門,斧敬法闼,呼曰:‘反虜王莽,何不出降?’ 火及掖庭承明,黃皇室主所居也。 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隨之。宮人婦女啼呼曰:‘當奈何!’ 時莽绀袀服,帶玺韨,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栻于前,日時加某,莽旋席隨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 莽時不食,少氣困矣。 三日庚戌,晨旦明,群臣扶掖莽,自前殿之漸台,欲阻池水,公卿從官尚千馀人隨之。 王邑晝夜戰,罷極,士死傷略盡,馳入宮,間關至漸台,見其子侍中睦解衣冠欲逃,邑叱之令還,父子共守莽。軍人入殿中,呼曰:‘反虜王莽安在?’ 有美人出房曰:‘在漸台。’ 衆兵追至,圍數百重。台上亦弓弩與相射,稍稍矢盡,短兵接。王邑父子、䠠恽、王巡戰死,莽入室。下餔時,衆兵上台,商人杜吳殺莽,取其绶。校尉東海公賓就,故大行治禮,見吳問绶主所在。曰:‘室中西北陬間。’ 就識,斬莽首。軍人分裂莽身,支節肌骨脔分,争相殺者數十人。公賓就持莽首詣王憲。憲自稱漢大将軍,城中兵數十萬皆屬焉;舍東宮,妻莽後宮,乘其車服。” 其中雖未直接出現“拘持”,但所述場景(如追捕、圍困、斬殺王莽)體現了“拘捕控制”之意,類似語境常用“拘執”、“收持”等詞。
- 拘泥地堅持/固執地持有:指死闆地固守某種觀念、做法或事物,不知變通。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更為罕見,多被“拘泥”、“固執”等詞替代。
三、使用與辨析
- 現代使用:“拘持”在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其含義基本被“拘捕”、“扣押”、“控制”、“拘禁”、“拘泥”、“固執”等更常用的詞語所取代。
- 近義詞辨析:
- 拘捕/逮捕:側重于官方依法捉拿。
- 扣押:側重于暫時扣留物品或人。
- 拘禁:側重于限制人身自由。
- 拘泥:側重于固執于形式或教條,不知變通。
- 拘持:更強調在“拘”(限制)的同時進行“持”(掌控、持有),帶有強行控制或固執持有的意味。
結論
“拘持”是一個古語詞,主要含義為拘捕并加以控制,或固執地持有(某種觀念)。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其功能被更具體的詞語所分擔。理解該詞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
主要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 (對“拘”、“持”本義的權威解釋):由東漢許慎編纂,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學術價值奠定了後世字典編纂的基礎。關于其内容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或相關學術研究。
- 《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 (對“拘”、“持”及複合詞義的收錄與解釋):這兩部大型辭書是收錄漢字和漢語詞彙最全、釋義最詳盡的現代工具書之一,包含大量古語詞和用例。可在圖書館或專業辭書網站查閱。
- 古代文獻用例分析 (如《漢書》等史書中的相關語境):通過分析史書、典籍中出現的類似場景和用詞習慣,可以推斷“拘持”的具體含義和用法。研究需基于可靠的古籍點校本或專業數據庫。
請注意: 由于“拘持”在現代已非常用詞,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通常不予收錄。以上解釋基于古漢語字源、構詞法及古代文獻語境的推導和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拘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挾制,指用強制手段限制他人行為或自由。以下是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
該詞強調通過約束、控制等手段迫使他人服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例如《漢紀·宣帝紀四》記載:“望之自奏:‘職在總領天下,聞事不得不問,而為延壽所拘持。’” 此處描述官員被他人挾制的場景。
-
古籍用例
-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提到:“萬紀性褊,專以刻急拘持祐”,意為通過嚴苛手段控制他人行動。
- 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異犬》中“惡少皆笑而不答,但相與拘持之”,也體現了以武力或脅迫限制他人的含義。
-
詞義對比
需注意與“拘執”區分,後者指思想固執、不願變通(如“拘執己見”),與“拘持”的“強制控制”含義不同。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言語境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紀》《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政閉厄伯牙絃財正殘骸長書成命稱體持久初官代馬望北打麻煩單疎雕藻洞洞灟灟繁榮昌盛風簷寸晷俯取告老在家根治關捩蝦蟆抱桂悍潑鶴瓢忽諸金匮雞彜居貞老道裡程計靈極林氏臨下六佾輪理貿財紐約大學蕎麥漆宮情僞啟祖僧樓生命力使巧十時雙南摅情綏綏宿孽唐宋八大家文鈔田稼頭鵝宴土階鲀形目托伏吳茱萸相上香陰嫌惡祫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