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貸的意思、恩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貸的解釋

施恩寬宥。多用于帝王。《漢書·王訢傳》:“今復斬一 訢 ,不足以增威,不如時有所寬,以明恩貸,令盡死力。” 宋 蘇舜欽 《感興》詩之三:“明朝黃紙出,大赦遍中外……翻令兇惡囚,累累受恩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禮部三失印》:“其初皆蒙恩貸,最後下獄,而印偶獲,則部吏所盜也,上始宥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恩貸(ēn dài)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施恩寬恕;寬免罪責”,強調上位者出于仁慈而對過錯或罪責予以寬容。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構成及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恩赦寬免”,指因恩情而寬恕罪責。例如:“乞陛下恩貸,赦其死罪。”

    語義側重:體現上位者(如君主、尊長)的仁慈與權力,多用于請求或描述寬恕重大過失。

  2. 《辭源》

    釋作“施恩寬宥”,強調通過恩惠減輕或免除懲罰。

    語境特征: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司法、君臣相關的場景,如“特蒙恩貸,貶黜以代極刑”。


二、單字解析與構詞邏輯


三、古籍用例與語義延伸

  1. 司法寬免

    《宋史·刑法志》載:“諸犯重罪,蒙恩貸者,徙千裡外。”

    此處指皇帝對重罪犯的減刑特赦。

  2. 道德層面的容錯

    明代《玉堂叢語》雲:“君子有過,恩貸可也;小人有過,懲戒可也。”

    引申為對他人過失的包容,含道德評價色彩。


四、近義詞辨析


引用來源說明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依據紙質權威辭書,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恩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ēn dài,其核心含義為施恩寬宥,尤其在古代多用于形容帝王對臣民或罪人的寬恕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施恩寬宥
    指上位者(如帝王)以恩德寬容他人的過失或罪行,常見于赦免、減刑等場景。例如《漢書·王訢傳》中提到:“不如時有所寬,以明恩貸,令盡死力”,強調通過寬宥彰顯恩德以激勵臣民效力。

  2. 帝王專屬用詞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中,體現封建時代帝王對臣民的恩威并施。如宋代蘇舜欽的詩句“累累受恩貸”,即指罪囚因帝王赦令而獲得寬恕。


二、其他解釋與争議


三、文獻用例


四、總結

“恩貸”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或上位者的寬恕行為,強調通過施恩鞏固統治或收攬人心。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等史籍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齊眉表符比物丑類不徇私情陳具蚩蚩蠢蠢出局從弟打場子大大待聘大厮把登稔東林寺洱海瘋人院分紅利鈎赜怪嚴國庫券寒粟花師加車進步人士濅潤恇攘昆明烈性禮檢靈辄镂雞子律院帽憑妙處弭辔末俗疋婁欠據清脆清吟禽困覆車屈期繞梁之音日記本石墨石渠閣實驗室試政水臌黍離之悲說法台署缺傞傞天旱托軀萬衆緯車紋風不動無量壽佛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