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外物》:“ 宋元君 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予自 宰路 之淵,予為 清江 使 河伯 之所,漁者 餘且 得予。’ 元君 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後以“清江使”指龜。 宋 梅堯臣 《龜》詩:“王府有寶龜,名存骨未朽。初為 清江 使,因落 豫且 手。”亦作“清江使者。”
“清江使”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該詞字面由“清江”(清澈的江水)和“使”(使者)組成,但實際含義與字面無關。其核心指代神龜,源自《莊子·外物》中宋元君夢遇神龜的故事。故事中,神龜自稱“清江使”,後被漁人捕獲,最終托夢求助卻遭殺身之禍,隱喻命運無常。
文學引用與演變
宋代梅堯臣在《龜》詩中寫道:“初為清江使,因落豫且手”,直接将“清江使”作為龜的代稱。後世文獻中,“清江使者”成為其同義詞,如《本草綱目》稱龜甲為“清江使者”。
權威解釋差異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派遣有職責之人”,可能與另一成語混淆。但根據漢典及古籍引證,其正統含義始終與龜相關。
該詞本質是龜的雅稱,源于道家經典寓言,常見于詩文以增加典故色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莊子》原文或宋代以降的注釋文獻。
清江使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派遣官員到清江任職。該詞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田,共計8畫。
清江使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當時的國家政權安排官員負責管理各個地區的河流。清江使在當時主要指派遣的官員負責清理和管理清江的水道及相關事務。
在繁體字中,清江使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清江使的字形略有差别。其寫法如下:
清:⺡(兩點水)加氵(三點水)
江:川(線條)加水(兩點水)
使:人(豎寫)加示(七點水)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被任命為清江使,負責清理江道,防止水患發生。
以下是一些與清江使相關的詞語:
組詞:派遣、任務、河道、水利
近義詞:巡江、治河、河道巡查
反義詞:放任、疏忽、不治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