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馮河暴虎的意思、馮河暴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馮河暴虎的解釋

猶言暴虎馮河。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馮河暴虎"是成語"暴虎馮河"的倒裝形式,源自先秦典籍,形容有勇無謀的冒險行為。其權威釋義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成語本義與結構解析

  1. 字詞釋義

    • 馮(píng)河:無舟徒步渡河。"馮"通"憑",意為涉水。《漢語大詞典》釋"馮河"為"徒步涉水渡河",屬古漢語遺留用法。
    • 暴虎:空手搏虎。"暴"通"搏",《說文解字》注"暴"有"徒手搏擊"義。

      二字組合凸顯"無工具輔助的極端冒險"

  2. 語源考據

    典出《論語·述而》:"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中華書局《論語譯注》)。孔子以此批判子路魯莽,強調智謀重于蠻勇。


二、語義演變與文化内涵

  1. 核心隱喻

    比喻冒險蠻幹而不做預案的行為,如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雲:"無舟渡河謂馮河,無兵搏虎謂暴虎",強調缺乏必要條件的逞強。

  2. 情感色彩

    含強烈貶義,暗含"雖勇實愚"的批判。現代漢語中多用于警示盲目行動的風險,如朱自清《論青年》批評"馮河暴虎式的愚勇"。


三、權威典籍佐證

文獻 引文示例 釋義側重
《詩經·小雅·小旻》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敬畏自然,反對冒險
《後漢書·郅恽傳》 "暴虎馮河,未至之戒" 風險預判的缺失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蠻幹" 現代語義定型

四、經典用例解析

《資治通鑒·唐紀》:"(安祿山)暴虎馮河,恃勇輕進,卒緻函首賊庭。"

——司馬光以成語批判安祿山無謀冒進導緻敗亡,印證其曆史語境中的戰略批判意義。


結論

"馮河暴虎"凝結中國古代風險認知智慧,其語義從具體行為(徒手搏虎、無舟渡河)升華為對無準備冒險的哲學批判。在當代語境中,仍具警示盲目沖動、倡導理性籌劃的現實價值。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2017.
  4. 王引之. 《經義述聞》.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5. 朱自清. 《論青年》. 收錄于《朱自清全集》第四卷.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
  6. 司馬光. 《資治通鑒》. 中華書局, 2011年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馮河暴虎”是成語“暴虎馮河”的異序形式,兩者含義相同,均出自古代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比喻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形容有勇無謀、魯莽冒險的行為。含貶義,強調缺乏智謀的蠻勇()。

二、詞源解析

  1. 語出經典

    • 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 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批評這種蠻勇:“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2. 字義拆解

    • 暴虎:空手與虎搏鬥。甲骨文中的“虎”字象征猛獸,“暴”通“搏”()。
    • 馮河:“馮”通“憑”,指不借助船隻徒步渡河,商周時期被視為冒險之舉()。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與反義

需注意,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曆史語境中。

别人正在浏覽...

安赫爾瀑布八八席備拟不孤采風問俗誠谛赤芾傳神寫照樗蒱大伯子倒賣點留地日草東跑西颠掇采二唱非分之財封角馮谖劍忿邑攻破龔賢供禦囚歸來鬼庭孤注頮面器狐死首丘加緊漿水不交焦情雞瓜羁魂旌奬經制鲲鲸老生廉鎮寮舍柳郎卵醬淪鋪率将謀圖不軌磨洗濆泉匹馬期約日許多時颡子眼滲金市列霜鈇丸散偎并危樓聞知悟明鄉君西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