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Qiao sisters who were famous beauties in the state of wu during the period of three kingdoms] 三國時喬公的兩個女兒,容貌美麗。名叫大喬(嫁孫策)和小喬(嫁周瑜)
銅雀春深封二喬。——杜牧《赤壁》
(1).指 三國 吳 喬公 二女 大喬 、 小喬 。喬,一作“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策 欲取 荊州 ,以 瑜 為中護軍,領 江夏 太守,從攻 皖 ,拔之。時得 橋公 兩女,皆國色也。 策 自納 大橋 , 瑜 納 小橋 。” 唐 杜牧 《赤壁》詩:“東風不與 周郎 便, 銅雀 春深鎖二 喬 。”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卷二:“何期月暗來雙鳳,疑是春深鎖二 喬 。”
(2).泛指兩姊妹。 明 徐渭 《宛轉詞》:“宛轉一臂斷,流落二 喬 輕。”按作者另有詩題曰:“ 湖 嚴氏 有二女,其翁以長者許 渭 繼室, 渭 自愆盟。頃聞為海盜斷其翁臂,二女俱被執,旋復放還,便已作《宛轉詞》憐之。”
“二喬”是中國三國時期的兩位著名女性,通常指代東吳喬公(或稱橋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以下是關于這一詞語的詳細解釋:
“二喬”指三國時期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長女)和小喬(次女)。兩人因美貌聞名,分别嫁給了孫策(東吳奠基者)和周瑜(東吳名将)。在文學作品中,她們常被作為亂世佳人的象征。
出身與婚姻
二喬是東漢末廬江郡皖縣(今安徽潛山)人,其父喬公為當地名士。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周瑜攻占皖城後,孫策納大喬為妾,周瑜娶小喬為妻。
例如《三國志》記載:“(孫策)自納大橋,(周)瑜納小橋。”(“橋”即“喬”的古稱)
命運與結局
詩詞典故
唐代杜牧《赤壁》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将二喬與赤壁之戰關聯,暗示曹操若勝可能擄走二人,成為經典文學意象。
藝術象征
二喬常被賦予傾國傾城的美貌與悲劇色彩,既反映三國時期政治聯姻的特點,也體現古代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社會現實。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三國志·周瑜傳》或杜牧《赤壁》的文學分析(參考、7、10)。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