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工的意思、俸工的詳細解釋
俸工的解釋
泛指官員和官役工的薪俸。《六語成語·戶部》“俸工銀兩”注:“官員俸祿、官役工食二項,總曰俸工銀兩。”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 江蘇 每歲存留漕河、驛站俸工等銀一百二十九萬四千五百二十九兩。”《清文獻通考·國用四》:“直省州縣地方額徵地丁錢糧項下,有起解、存留二款,如官役俸工即於存留款内支給。”
詞語分解
- 俸的解釋 俸 è 官員等所得的薪金:俸祿。薪俸。俸給(?)。俸金。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工的解釋 工 ō 個人不占有生産資料,依靠工資收入為生的勞動者:工人。工人階級。工農聯盟。 制造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産事業:工業。工業革命。 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工作。工廠。竣工。 工作量:記
網絡擴展解釋
“俸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èng gōng,主要用于古代語境中,指代官員和官役(官府中的差役)的薪俸總和。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根據和,“俸工”是“官員俸祿”與“官役工食”兩項的合稱,即官員的俸祿和官府差役的工錢統稱為“俸工銀兩”。這一概念常見于清代財政記錄,如《清文獻通考》提到“官役俸工即於存留款内支給”,說明其屬于地方財政支出的固定項目。
-
詞源與構成
- 俸:指官員的俸祿,即朝廷或官府發放的薪水。
- 工:此處特指官役(如驿站、漕運等部門的差役)的工食銀兩,即勞動報酬。
兩者結合後,“俸工”成為涵蓋官員與基層差役薪資的統稱。
-
曆史用例
- 清代劉獻廷《廣陽雜記》記載:“江蘇每歲存留漕河、驛站俸工等銀一百二十九萬四千五百二十九兩。”
- 《六語成語·戶部》明确注釋:“官員俸祿、官役工食二項,總曰俸工銀兩。”
-
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財政文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官府薪資開支的分配與管理,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俸工”是古代對官員與官役薪俸的合稱,體現了傳統財政體系中薪資結構的分類方式。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廣陽雜記》或《清文獻通考》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俸工(fèng gōng)是指給予工作人員的薪金或報酬。拆分部首為“人”、“工”,部首筆畫分别是2和3。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詞彙,屬于現代漢語詞彙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在繁體字中,俸工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也就是俸工兩個字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下面是一個使用俸工的例句:“這家公司每個月都準時發放員工的俸工。” 組詞中可以包括俸金、俸祿等。與俸工意思相近的詞有薪酬、待遇、工資等。相反的詞可以是無酬、無報酬等。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