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汗青的意思、汗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汗青的解釋

(1) [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historical records;chronicles;annals]∶借指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詳細解釋

(1).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滲出,便于書寫,并免蟲蛀,故稱。一說,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後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嚴時亭書》:“當時若得 時亭 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裡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夥,汗青恐無日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親覩其汗青,或經營工業而指垂成于旦夕。”參見“ 汗青頭白 ”。

(2).借指史冊。 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鮮于必仁 《寨兒令》曲:“ 漢 子陵 , 晉 淵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孫華 《葉忠節公挽詩》:“芳名垂汗青,千載永不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汗青”是漢語中兼具曆史内涵與文學意象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本義溯源 “汗青”原指古代竹簡制作工藝。據《中國古代書寫材料研究》記載,新鮮竹片需經火烤脫水防蛀,此過程滲出竹汁如汗,故稱“汗青”。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汗”為“身液”,引申為加工過程;“青”指竹材原色,合指加工後的書寫載體。

二、詞義演變 《漢語大詞典》收錄三層釋義:

  1. 制簡工藝:特指竹簡脫水工序
  2. 典籍代稱:經處理的竹簡成為文書載體,《漢書·藝文志》載“皆書之竹帛,謂之文書”
  3. 史冊象征: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賦予其曆史見證的哲學意蘊

三、文學意象 王力《古代漢語》指出,該詞在詩詞中形成三重象征體系:

四、現代應用 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當代語境中主要用于:

  1. 曆史典籍的代稱
  2. 借代史實記載
  3. 比喻不朽功績 該詞被收錄于《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屬于規範用詞。

網絡擴展解釋

“汗青”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本義:竹簡制作工藝

汗青最初指古代制作竹簡的工序。具體步驟為:

  1. 烤竹去濕:将青竹用火烘烤,使水分滲出(形似出汗);
  2. 刮去竹青:去除表層青皮,便于書寫且防蟲蛀;
  3. 固化成型:經處理的竹片稱為“青簡”或“汗青”,成為書寫載體。

二、引申義:史冊的代稱

因竹簡多用于記錄曆史,後以“汗青”借指史冊或著作完成。例如:

三、文化延伸

  1. 相關詞彙:“青史”“青編”均與竹簡相關,分别代指史書和記事;
  2. 工藝對比:與“殺青”(制簡最後工序)不同,“汗青”側重防蛀處理。

從具體工藝到抽象象征,“汗青”承載了中國古代文字記載的智慧,成為曆史精神的符號化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白妝表範懲改車右吃生活戳鍋漏達分獃相蹈赴湯火大人不見小人怪點抹凋變逗硬隊主二十五史烽火相連矸石高昂光錐含春呼韓婦虎虎彙茅混齊講解郊蔔膠結疾伶經筵巨衍刻晷蘭心蕙性陵霄毛鈔沬泣鳴響穆羽牽掣欺慢輕垢清淑驅奪驅行如蹈水火喪失善男子善字攝輔事功之學詩頴書法贖過塔座銅唇鐵舌頭先塗車土骨堆托國往亡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