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weating green bamboo strips] 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刮去竹青部分,以便于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historical records;chronicles;annals]∶借指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1).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滲出,便于書寫,并免蟲蛀,故稱。一說,取竹青浮滑如汗,易于改抹。後以“汗青”指著述完成。 宋 朱熹 《答嚴時亭書》:“當時若得 時亭 諸友在近相助,當亦汗青有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裡事·王南陔中丞恭甫上舍著述》:“卷帙繁夥,汗青恐無日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或辛勤著述而欲親覩其汗青,或經營工業而指垂成于旦夕。”參見“ 汗青頭白 ”。
(2).借指史冊。 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 鮮于必仁 《寨兒令》曲:“ 漢 子陵 , 晉 淵明 ,二人到今香汗青。” 清 唐孫華 《葉忠節公挽詩》:“芳名垂汗青,千載永不滅。”
“汗青”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汗青最初指古代制作竹簡的工序。具體步驟為:
因竹簡多用于記錄曆史,後以“汗青”借指史冊或著作完成。例如:
從具體工藝到抽象象征,“汗青”承載了中國古代文字記載的智慧,成為曆史精神的符號化表達。
汗青(hàn qǐ)是一個表示“曆史”的詞彙,由“汗”和“青”兩個字組成。
“汗”字的部首是“氵”,總共有四畫。這個字的本義是指流下的汗水,引申為汗水流出的時間,也就是指早晨。在“汗青”這個詞中,它的意思是指過去的時期,即曆史。
“青”字的部首是“靑”,總共有六畫。青色是一種中性的顔色,表示了自然界中的綠色、藍色等。在“汗青”中,它的意思是指不同時期的事物。
“汗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最早是用來指代曆史和曆史事件的。在明代,這個詞的意義逐漸擴大,用來泛指過去的時期。
繁體字中,“汗青”可以寫作「汗憼」。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曆史”來代替“汗青”這個詞。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汗青”這個詞:
1. 他對汗青非常感興趣,經常翻閱各種曆史資料。
2. 這本書詳盡地記錄了整個汗青時期的變遷。
與“汗青”相關的組詞有:
1. 史學:研究曆史的學科。
2. 曆史:指過去的事件和事物。
3. 曆代:指曆史上不同的時期或朝代。
一些近義詞包括:曆史、史書、史事。
反義詞可以有:現代、未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