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gorous] 形容威武
虎虎有生氣
(1).形容威武雄壯或精神、氣勢旺盛的樣子。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言滿朝野,氣虎虎矣。” 陶行知 《祭*********先生文》:“凡是得到了你的精神的人,都虎虎的成了萬人敵。”
(2).象聲詞。形容聲音猛烈。 鄭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手掌大小的雪片,在空中飄飛着,北風虎虎的在發威,把地上的一點一滴的水都凍結成冰塊。” 李廣田 《水的裁判》:“江水發出虎虎的吼鳴,沖激着兩邊的山,震撼着山上的城。”
“虎虎”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形容威武雄壯或氣勢旺盛
常用于描述人的精神面貌或事物的蓬勃狀态。例如:“他目光虎虎,充滿鬥志”。這一用法源自“虎”本身的勇猛意象,如“虎将”“虎狼”等詞均體現威猛特質。
象聲詞,形容猛烈的聲音
多用于模拟風聲、雷聲等強烈聲響。例如:“北風虎虎地刮過屋頂”。
與“虎”單字的關聯
“虎”本義為老虎,象征兇猛、力量,後引申為“勇猛”“威嚴”等抽象含義(如“虎符”“虎踞龍盤”)。疊詞“虎虎”通過重複強化了這種意象,常見于文學描寫或口語表達。
文化寓意
在傳統語境中,“虎虎”常與吉祥、活力相關,如“虎虎生威”形容氣勢強盛,多用于祝福或贊美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虎”的詳細字義(如部首、演變等),可參考權威字典來源。
《虎虎》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或者事物具有虎虎生威、威武雄壯的氣勢。
《虎虎》的部首是虍,由兩筆構成。
《虎虎》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假樂》一篇中,描述了一隻兇猛威武的虎。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的威武不凡。
繁體字為「虎虎」。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虎虎」的寫法為「虍虍」。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虎虎的本領。
2. 這艘船安全駛過了虎虎的海峽。
組詞:虎嘯、虎視、大蟲虎食、龍盤虎踞。
近義詞:威武、雄壯、威風、雄偉。
反義詞:弱不禁風、萎靡不振、懦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