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雄辯的口才。《水浒傳》第三三回:“不得賢弟自來力救,便有銅唇鐵舌,也和他分辯不得。”
“銅唇鐵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讀音:tóng chún tiě shé
釋義:比喻雄辯的口才,形容人言辭犀利、善于辯論。
來源與典故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傳》第三十三回:“不得賢弟自來力救,便有銅唇鐵舌,也和他分辯不得。” 此處強調即使擁有極佳辯才,在特定情境下也難以辯解。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辯論時邏輯嚴密、言辭有力,或強調口才的重要性。例如:“面對質疑,他憑借銅唇鐵舌,最終說服了衆人。”
詞性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浒傳》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國學大師網)。
《銅唇鐵舌》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刻薄、慷慨,直言不諱,不留情面的特點。
拆分部首:銅(金屬)、唇(口)、鐵(金屬)、舌(口)
拆分筆畫:銅(13畫)、唇(10畫)、鐵(11畫)、舌(6畫)
《銅唇鐵舌》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故事。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銅唇鐵舌的人,他的嘴唇像銅一樣嚴實,舌頭像鐵一樣鋒利。他說話直截了當,毫無顧忌和保留。
繁體寫法為「銅唇鐵舌」。
在古代,「銅唇鐵舌」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沒有确切的記錄,目前無法确定古時候的具體漢字寫法。
他的銅唇鐵舌讓他在辯論比賽中獲得了勝利。
銅嘴鐵舌、鐵嘴銅舌、銅面鐵心
口無遮攔、直言不諱、直肚直腸
含蓄、委婉、圓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