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事功之學的意思、事功之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事功之學的解釋

南宋 時期反理學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 葉適 陳亮 等人。他們承認“道”存在于事物之中,為學注重實際功用和效果,反對理學家諱言功利和空談心性命理。這種思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事功之學是中國思想史中的重要概念,特指以實際功效和社會效用為核心的學術思想體系。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及學術視角的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與思想内核

  1. 核心定義

    “事功”指通過具體實踐取得的實際成效,“事功之學”強調學問需服務于社會現實,追求經世緻用。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注重實際功效的學問,與空談性理相對”。

  2. 哲學對立面

    與宋明理學“心性之學”形成對比:事功之學主張“義利統一”,認為道德需通過實踐效果檢驗(如永嘉學派葉適言:“善為國者,務實而不務虛”);心性之學則側重内在道德修養。

二、曆史源流與學派代表

  1. 南宋永嘉學派

    葉適、陳亮為代表,批判理學空談,提出:“功到成處,便是有德”(陳亮《龍川文集》),主張改革田制、兵制以富國強兵。

  2. 清代實學發展

    顧炎武“經學即理學”、顔元“習行經濟”思想繼承事功傳統,倡導“實習、實行、實用”的治學方法(《習齋記餘》)。

三、近現代诠釋與理論延伸

  1. 梁啟超的改造

    在《新民說》中提出“淬厲其所本有,采補其所本無”,主張吸收事功精神以推動社會變革。

  2. 當代學術闡釋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指出,事功之學體現“中國智識分子重視社會事業之積極精神”,為傳統文化中的實用理性代表。


事功之學與心性之學的對比

維度 事功之學 心性之學
核心目标 社會實效(富國強兵) 道德完善(存天理滅人欲)
方法論 實證考察、制度改良 内省修身、義理辨析
義利觀 義利統一(“利者義之和”) 重義輕利(“君子喻于義”)
代表文獻 《習學記言》《龍川文集》 《近思錄》《傳習錄》

學術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葛兆光. 《中國思想史》. 複旦大學出版社.
  3. 葉適. 《習學記言序目》.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陳亮. 《陳亮集》. 中華書局.
  5. 梁啟超. 《飲冰室合集》. 中華書局.
  6. 錢穆. 《國史大綱》.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事功之學是中國南宋時期形成的一種學術思想流派,強調實際功用和現實效果,反對空談倫理道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主張
    事功之學認為“道”存在于具體事物中,主張學問應關注現實問題,注重實踐效果。代表人物葉適、陳亮等提出“義利統一”觀點,反對理學将道德與功利對立。

  2. 與理學的對立
    該學派批評理學家空談心性命理,諱言實際功利,認為脫離實踐的道德追求無益于國計民生。這種思想也被稱為“功利之學”。

  3. 曆史影響
    作為永嘉學派和永康學派的核心理論,事功之學推動了南宋務實學風的發展,對後世經世緻用思想有重要啟發。

  4.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該詞也用于形容注重實際行動和成果的務實精神,強調通過實踐取得實際成效。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

愛養白手空拳薄闆鄙概柄政蠶矢闡提沖想串用出伏除服即吉出手得盧匆冗道口頓踣房帖反具風豔焚滅給贍拱橋觥羊古肥今瘠好似郇廚江鯉踐山澆頓極貌金鳳凰救乏廄閑極豔朗言老鳸雷文良宵好景聯事臨池學書臨月馬利亞錨燈面壁那堪惱悶槃珊辟支下乘鋪展清捷上口省念鼪鼬之徑審理嬸婆失道寡助石溪速成條直五谷豐登亵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