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半面的意思、半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半面的解釋

(1).《後漢書·應奉傳》“ 奉 少聰明”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奉 年二十時,嘗詣 彭城 相 袁賀 , 賀 時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内開扇出半面視 奉 , 奉 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後因用以稱瞥見一面。《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唐 錢起 《贈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年欽盛名。”

(2).臉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西遊補》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着 項羽 ,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馀·金羅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長春殿 ,供事内臣進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疊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自是進饌者以此為例。”

(4).半邊,旁邊。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閃出一個戴 * 的, 胡 匪排長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讓他們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鋪麥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半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析:

一、典故來源(初識或僅見一面)

源自《後漢書·應奉傳》記載:東漢應奉記憶力超群,曾見車匠從門縫中露出半張臉,數十年後仍能認出此人。後衍生為短暫相見或淺薄交情的象征,如成語“半面之交”。

二、字面意義(臉面的一部分)

指臉部的一半或局部,例如:

三、古代遮面器具

元代文獻記載,侍者用“疊金羅半面”遮住口鼻,僅露雙眼,類似面紗的衛生防護用具。

四、方位指代(半邊或旁邊)

古文中可表示物體或空間的半邊,如“半面圍欄”“半面山河”等方位描述。


現代用法提示

如今“半面”多用于文學語境,表達短暫相遇或含蓄美感,日常口語中更常用“一面之緣”“半張臉”等替代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半面》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一個人臉的一半或者比喻一個人表情的某一面。它的拆分部首是“卩”和“面”,其中“卩”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印章,而“面”表示臉。《半面》總共由11畫組成。 《半面》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描述了林黛玉在悲傷中的哀痛表情。由于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後來《半面》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語。 《半面》的繁體字寫法是「半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寫作《半面》的古字形是「兩面」。此形象描繪了一個人臉的兩半,但現在已經不常用了。 以下是一些使用《半面》的例句: 1. 他的表情一直都是個半面,讓人難以捉摸。 2. 她臉上露出了一絲半面的笑容。 3. 這個娃娃的臉上畫着一個大大的半面。 一些與《半面》相關的詞語組合包括:半面妝、半面鏡、半面半山、半面人等。 《半面》的近義詞是「一面」,反義詞是「全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