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正賢良。《後漢書·陳蕃傳》:“更選清賢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可不勞王師,而羣賊弭息矣。”《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大鴻臚 鉅鹿 張泰 、 河南 尹 扶風 龐迪 ,以清賢稱。”亦指清賢之人。 宋 邵雍 《謝富丞相招出仕》詩之一:“滿眼清賢在朝列,病夫無以繫安危。”
“清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方面解析:
“清賢”指清正賢良,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正直且有才能的人。該詞由“清”與“賢”二字複合而成:
形容詞用法
描述人的品質,如“清賢之人”。例如:
名詞用法
直接指代這類人,如宋代邵雍詩雲:“滿眼清賢在朝列,病夫無以繫安危”。
“清賢”強調清廉與賢能的結合,既有道德操守,又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其内涵與儒家推崇的“君子”品質相契合,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理想人物的評價。
清賢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清和賢。
清的部首是水,并且由五畫組成;賢的部首是貝,并且由八畫組成。
清賢源自《周禮·祭清廟禮》篇中,描述了清純、高尚、聰慧、賢明的人。在古代社會,清賢是對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的崇高稱謂。
在繁體中,清賢的寫法是「清賢」。
古時候,清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總體上保持了清純和賢明的意義。古代的簡化字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差異。
1. 他是一個非常清賢的人,為人正直、品德高尚。
2. 這位大臣聰明睿智,被尊稱為國家的清賢之士。
清賢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複合詞,例如:
1. 清賢之士:指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人。
2. 清賢表彰:指表彰和贊揚清純和賢明的品質。
與清賢意義相近的詞彙包括:
1. 清秀:形容人或事物美麗、清純的外貌。
2. 賢明:形容人聰明、有智慧。
與清賢意義相反的詞彙包括:
1. 污濁:指肮髒、不純淨的狀态。
2. 愚昧:指愚笨、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