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的意思、洞庭的詳細解釋
洞庭的解釋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禦文軒,臨洞庭。” 宋 蘇轼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緻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嶽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嶽陽樓别窦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詞語分解
- 洞的解釋 洞 ò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徹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說數字時用來代替零。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庭的解釋 庭 í 堂階前的院子:庭院。庭園。庭除(“除”,台階)。 廳堂:庭宇。庭闱(父母所屬内室,借指父母)。庭訓(父親的教誨,亦指家教)。家庭。 審判案件的處所或機構:法庭。 古同“廷”,朝廷。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洞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基于權威來源的綜合解釋:
一、核心含義
-
地理實體()
-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北部,長江中遊南岸,湘、資、沅、澧四水彙入,經城陵矶注入長江。古代文獻如《韓非子》和韓愈《嶽陽樓别窦司直》均有記載。
- 太湖别稱:見于《吳都賦》注釋,指江蘇太湖中的包山(今西山)水域,與湖南洞庭湖形成南北對應。
-
地貌特征()
- 山體名稱:特指江蘇太湖中的東山(古稱莫厘山)和西山(古稱包山),兩山在曆史演變中形成半島與島嶼景觀。
二、文學與哲學引申
- 空間意象()
- 《莊子·天運》将“洞庭之野”描述為天池間的廣闊空間,曹植《七啟》則用“臨洞庭”象征恢弘的庭院場景,體現古代文人對宏大空間的想象。
三、詞源考據
- 學術争議()
- 傳統解釋認為“洞庭”意為“洞府之庭”,但現代研究提出可能源自古越語“紅色平地”的譯音。晉代郭璞曾注《山海經》稱其為地脈水系通道,反映古代對地下穴道連通的地理認知。
注:低權威性網頁中提到的“神仙洞府”傳說及香煙品牌等衍生含義,因缺乏文獻支撐未列入核心解釋。建議通過《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等工具書獲取更系統的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庭(dòng t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也是杭州市下城區一帶的地名。它的拆分部首是宀(mīan)和口(kǒu),共有10個筆畫。洞庭一詞源自于元代的《東林寺志》,它指的是《楚辭·離騷》中所提到的洞庭山。該地原為古代一座山,隨着長期的雨水侵蝕,逐漸形成了一個湖泊,便以洞庭山為名。
從字形上看,洞庭的繁體字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在書寫時有着不同的筆畫順序和結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因地域和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然而,洞庭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出現過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關于洞庭的例句:
1. 江南的洞庭湖景色優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
2. 這幅畫描繪了洞庭山的壯麗景色,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洞庭一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洞庭湖、洞庭山、洞庭水等。近義詞包括湖泊、江南水域等,而洞庭的反義詞則是山地、高原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