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郎官之一種。《晉書·夏侯湛傳》:“而官不過散郎,舉不過賢良。”《史記·秦始皇本紀》“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 唐 司馬貞 索隱:“三郎謂中郎、外郎、散郎。”《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五年》:“上在東宮,聞宮人誦 稹 歌詩而善之,及即位, 譚峻 歸朝,獻 稹 歌詩百餘篇。上問:‘ 稹 安在?’對曰:‘今為散郎。’”
散郎是古代官職名稱,屬于閑散無固定職守的郎官類别。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官制體系,指未分配具體職務的郎官,通常作為官員候選儲備或加銜使用。例如《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郎官分為侍郎、郎中、散郎等,其中散郎品秩較低且不參與日常政務。
從語源學分析,“散”取“閑散、無固定”之義,“郎”為古代帝王侍從官通稱,二者結合形成複合官職名。唐代杜佑《通典·職官》提及,散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演變為榮譽性頭銜,多授予有功勳者或皇室宗親。宋代以後該官職被納入散官體系,成為表示官員等級的制度符號。
典型用例可見于《資治通鑒·漢紀》:“拜為散郎,待诏金馬門。”此處的散郎即指候補官員,需通過考核才能獲得實職。明代學者王世貞在《弇山堂别集》中辨析:“散郎非實職,蓋以處文學之士待擢用者”,強調其過渡性特征。
“散郎”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指男子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狀态,含貶義。
古代郎官的一種,屬較低階官職。
兩種含義無直接關聯:
安裝本經熛怒承務尺蘖疇曩傳貂出其不備觸途摧拉戴盆點佥點翳雕滅雕鴨定額斷茬端稱飯椀封押釜竈古突突函陣晃搭穢詈護軍營活食賤事嚼齧腳丫子犗餌雞飛蛋打吉駕經咒緊那羅攫齧沮喪開獎老泉拉線戀豆利如攣拳馬褐耄皤溟波母服平野清天白日情味親仁善鄰欽信三克三釁三浴省魁四統私僮天驕像法鮮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