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名。《後漢書·鄭玄傳》:“公車再召,比牒併名,早為宰相。” 李賢 注:“併名謂齊名也。言連牒齊名,被召者并為宰相也。”
“并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ìng míng(注音:ㄅㄧㄥˋ ㄇㄧㄥˊ),其核心含義為“齊名”,即指兩人或事物在名聲、地位、成就等方面相當,常并列提及。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指并列享有同等聲譽或地位。例如:“盛唐詩壇,李杜并名”(李白與杜甫齊名)。
古籍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鄭玄傳》:“公車再召,比牒并名,早為宰相。”李賢注:“并名謂齊名也。言連牒齊名,被召者并為宰相也。”,意指通過選拔後,齊名者共同擔任要職。
語境擴展
現代用法中,“并名”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價,強調兩者在特定領域内不相上下。例如:“學界泰鬥,二人并名”。
“并”字本身有“合并”“并列”之意(如“并駕齊驅”),而“名”指聲譽、稱謂,因此“并名”可理解為“名聲并列”。需注意與“同名”(名稱相同)區分。
《并名》是指将兩個或多個人的名字合并在一起使用的現象。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将自己和伴侶的名字合并起來,以表達彼此的愛意和親密關系。
《并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并(bìng)和名(míng)。其中,“并”是由“幹”和“糸”兩個部首組成,總計5個筆畫;“名”則是由“口”和“夕”兩個部首組成,總計6個筆畫。
《并名》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現代社會,隨着人們對婚姻與家庭的定義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将自己的姓氏或名字合并在一起。這一現象在西方國家較為流行,而在中國也開始逐漸出現。
《并名》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並名」。
在古代,沒有專門的字詞表達《并名》這一概念。古代的婚姻制度以男方的姓氏為主,女方一般采用夫家的姓氏。因此,并名這一現象并沒有出現。
1. 他們決定将自己的姓氏和名字并名,以示彼此的親密關系。
2. 他們夫妻倆以并名的方式取了一個特别的名字。
3. 并名讓他們感到更加身臨其境,相互之間更加完整。
1. 二字并名:指将兩個人的名字合并起來命名的一種方式。
2. 三字并名:指将三個人的名字合并起來命名的一種方式。
合名、聯名、合姓
分名、分姓、各自姓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