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鼎食的意思、五鼎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鼎食的解釋

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貴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祿。《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晉書·束晳傳》:“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 五鼎 ”。 南朝 梁 沉約 《君子有所思行》:“無以五鼎盛,顧嗤三經玄。” 唐 白居易 《把酒》詩:“朝飡不過飽,五鼎徒為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鼎食"是源自中國古代禮制的成語,特指卿大夫級别的飲食規格,象征顯赫地位與奢華生活。該詞最早見于《漢書·主父偃傳》:"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耳",通過鼎器數量體現身份等級制度。

一、本義解析 按照周代禮制,鼎作為禮器與食器具有嚴格使用規範: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周禮·天官·膳夫》鄭玄注)。五鼎分别盛裝羊、豕、膚、魚、臘五種肉食,配套四簋盛黍稷稻粱,形成完整的"五鼎食"禮制體系。

二、引申含義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為"貴族官僚的奢侈生活",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主父偃"分裂明堂,儒者羞之",卻仍追求"五鼎食"的富貴生活。後多與"五鼎烹"對舉,形成"生當五鼎食,死當五鼎烹"的成語,喻指富貴險中求的人生哲學。

三、文化語境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指出,鼎數制度在春秋時期逐漸瓦解,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使"五鼎食"成為僭越禮制的代名詞。如《左傳·桓公二年》載臧哀伯谏言"衮冕黻珽,帶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強調禮器使用的規範性。

參考文獻:

  1.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華書局,2012年
  2. 《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數字版
  3. 許嘉璐《中國古代禮儀制度》,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五鼎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高官貴族用五個鼎盛裝食物,象征奢華生活或顯赫地位。源于周代禮制,大夫祭祀時用五鼎分别盛放羊、豕(豬)、膚(切肉)、魚、臘(幹肉)五種祭品。

二、文化内涵

  1. 階級象征:五鼎是周代禮法規定的祭祀規格,僅限大夫階層使用(士用三鼎,天子九鼎),成為身份地位的标志。
  2. 權力隱喻:如《史記》載主父偃所言:“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體現古人對權位的極端追求。
  3. 文學意象:後世詩文常以“五鼎”代指顯貴,如白居易《把酒》中“五鼎徒為爾”表達對富貴的淡泊。

三、演變與用法

四、關聯典故

與“五鼎烹”形成對比,體現福禍相依的辯證思想,如《晉書》中“朝享五鼎之食”與“夕宿七娥之房”的鋪陳,暗含對奢靡的諷喻。

别人正在浏覽...

奧竈白視備榜犇命碧竪波流茅靡掣挈除紅楚巫鬟打不平點脣番第分非覆芘旮旮旯旯兒戆騃乖睽刮喇合盤畫眉府囏劬謹僟祭文桷杙據梁刊裁酷苛靈敏路風麥芒刀毛裘眊矂名過其實秘邃莫莫魔物飄眇乾晖曲知人王任養榮曜埽門審計勢孤力薄嘶鳴四攝訴控隼旆胎骨談圓說通通帛痛殺殺徒馬溫樹舞草線蟲象緯絃索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