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 聞之,召 匠石 曰:‘嘗試為寡人為之。’ 匠石 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成玄英 疏:“質,對也。 匠石 雖巧,必須不動之質。”後因以“匠質”指知己友人。 王闿運 《丁文誠诔》:“未五旬而告終,何匠質之獨存。”
“匠質”是一個源自《莊子·徐無鬼》的典故,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引申義來理解:
原典含義
原指合作默契的知己或不可或缺的夥伴。故事中,匠石能用斧頭削去郢人鼻尖的薄泥而不傷其鼻,但匠石強調“臣之質死久矣”,即失去郢人這位配合者後,技藝無法施展。此處的“質”指搭檔或對象,引申為知己友人。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将“匠質”理解為工藝精湛、精益求精的品質,強調匠人精神與物品的高超制作水平。這種用法可能源于對“匠”字(工匠)和“質”字(質量)的拆分理解。
使用注意
示例:王闿運《丁文誠诔》中“何匠質之獨存”即指逝者與自己的知己關系。
《匠質》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精湛的工藝和傑出的品質。它體現了工匠精神和對完美的追求。
《匠質》的構成部分是“匚”和“質”。其中,“匚”是字的上部分,表示物體的外形;“質”則表示物體的質量和特性。這兩個部首構成了《匠質》這個詞。
《匠質》共有8個筆畫,非常簡潔,使得整個字形整齊劃一,給人以簡潔大方的感覺。
《匠質》一詞源自于漢語,是中國文化中關于工匠精神和品質追求的體現。它的繁體字形為「匠質」,繁體字形更加繁瑣,但仍能保持詞義的完整。
在古代,匠質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匠」的上部分寫作「工」,下部分寫作「斤」,「質」的上部分寫作「貝」,下部分則與現代相同。這種古代寫法也能夠準确描述出《匠質》的含義。
1. 這家手工藝品店的産品真是匠質精湛,無論是材料選擇還是工藝細節,都體現了工匠的用心。
2. 那位工藝師經過多年的修煉,終于做出了這件匠質之作。
組詞:匠心、質量、品質、工藝、技藝。
近義詞:工藝精湛、制作精良、精細制作。
反義詞:粗制濫造、劣質、低劣工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