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冬时生长的笋。 唐 司空曙 《送李嘉佑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诗:“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按,此为称美孝子之语。参见“ 寒林笋出 ”。
“寒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n sǔn(也写作“寒筍”),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归纳如下:
“寒笋”指严冬时生长的笋。这一解释在多个来源中均有提及,主要强调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
唐代诗人司空曙在《送李嘉佑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中写道:“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此处以“寒笋”比喻孝子对父母的关怀。古人认为寒冬采笋极难,若子女能奉上寒笋,则彰显孝心,故诗文常借此典故称颂孝道。
“寒笋”与成语“寒林笋出”相关,后者同样用于赞颂孝行,强调子女在艰难环境中仍竭力尽孝的品质。
这一词汇不仅描述自然现象,更蕴含传统伦理观念,通过自然物象寄托人文情感,体现了汉语词汇“托物言志”的特点。
“寒笋”本指冬季生长的竹笋,后因文学典故衍生出孝道象征意义,成为传统文化中“以物喻德”的典型例证。
寒笋是指在寒冷的季节生长出的竹笋。寒指寒冷,笋指嫩绿的芽。
寒笋拆分部首是竹(⺮)和⽚,拼音为zhú piān。竹部表示与竹相关,⽚部表示是由多个构件组成。
寒笋的总笔画数是14划。
寒笋一词来源于汉语,属于日常生活中的词汇。
在繁体字中,寒笋的写法为「寒筍」。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寒笋可以写作「寒筍」、「寒筍子」等。
例句1:冬天的时候,我喜欢吃一碗热腾腾的寒笋鸡汤。
例句2:今年的寒笋特别嫩,口感十分鲜美。
组词:冬笋、春笋、嫩笋、笋尖、笋心、竹笋
近义词:春笋、嫩笋
反义词:老笋、熟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