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酌情處罰。《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罪人至 京 ,請擇清強官慮問,若顯負沉屈,則量罰本州官吏。”
“量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量罰”由“量”(衡量、計算)和“罰”(處罰)組成,核心含義是根據實際情況或标準進行衡量後給予處罰。部分文獻強調“酌情處罰”,即結合具體情節靈活裁定懲罰力度。
詞義構成
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文中提到對冤案責任人的處理方式:“若顯負沉屈,則量罰本州官吏”,即根據過錯程度處罰相關官員。
多用于法律、行政等正式語境,強調處罰的合理性與公平性,需結合具體情境判斷處罰方式與力度。
與“賞罰不明”“賞功罰罪”等詞語關聯,體現古代獎懲制度中的平衡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用法,可參考《續資治通鑒》等文獻來源。
《量罰》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分别來介紹《量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量罰》的拆分部首是“量”和“罰”,分别是量詞和懲罰。其中,“量”的部首是“裡”,罰的部首是“網”。筆畫上,“量”有7畫,“罰”有9畫。
《量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需要對行為進行規範和裁決,因此形成了量罰制度,并以此詞組來描述此種制度。
《量罰》的繁體字是「量罰」,字形保持基本一緻,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包括《量罰》的字形。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通過研究古代文獻和字書來了解,我們無法給出準确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量罰》的例句:
《量罰》可以與其他詞組合使用,組成其他含義的詞彙。例如:
《量罰》的近義詞包括“賞罰”、“懲處”等,意思都與懲罰及處罰有關。而反義詞則可以是“獎勵”、“表彰”等,指的是對功勳或優秀行為給予肯定和獎勵。
【别人正在浏覽】